悲闻“50岁以上的广州人肺都是黑色的!”
王石川
"50岁以上的广州人肺都是黑色的!"12日,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防治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7名国内顶级专家与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论坛上指出,根据临床和手术统计数据显示,因吸入污染物过多,广州人一旦超过50岁,肺部就变成了黑色。大气污染致肺癌成常见病——"珠三角正面临着复合型大气污染的威胁!"钟南山说,复合型污染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光化学污染和灰霾天增多,并对人体造成巨大的危害。(6月13日《新快报》)
"50岁以上的广州人肺都是黑色的!"钟南山的论断铿锵而果决,闻听此言,谁不会黯然神伤?可以确信的是,以钟南山的专业素养,他所作出的如此判决,绝非危言耸听。我更愿意相信这是喻世明言,是警世通言,是科学调研之后的沉重宣告,当然也是一种温情的提醒。这一点,与会的广东省副省长林木声也毫不讳言,"近年来珠三角地区灰霾污染日益严重。臭氧污染、颗粒物细粒子污染、光化学烟雾污染等新的空气污染问题已经出现。"明乎此,可以说,这是早已注定的预言,这是必然降临的谶言。
珠三角空气污染形势日益严重,已毋庸赘言,"50岁以上的广州人肺都是黑色的!"就是最具说服力的例证。诚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唐孝炎指出,"光化学烟雾污染、酸雨污染和大气灰霾污染已经成为珠江三角洲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但谁又能断言,这种不堪的景况只是珠三角的悲怆现实?"天上灰蒙蒙,地上脏兮兮,耳边轰隆隆",这一幕幕,我们不是太过熟悉吗?有人说,"30年前的中国人,做梦也不会想到今天的生活,会如此富足。同样的,30年前的中国人,做梦也不会想到今天的环境,会如此糟糕。"信然!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二氧化硫排放达到2600万吨,超出环境容量1倍;酸雨的覆盖率达到国土的1/3;70%的江河湖泊受到污染,90%流经城市的河流严重污染;3亿多农村人口喝不到安全的水,4亿多城市居民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每年有1500万人因此患上呼吸道疾病。(见2007年6月4日《市场报》)这是多么让人哀伤的现实,滚滚红尘,饮食男女,生活在这方热土之上,你不能不呼吸,你也不能不喝水,在空气和河水受到严重污染的现实语境下,你似乎只能引颈就戮。
今年6月5日是第37个世界环境日,蓦然回首才发现环境日已经过去多日了。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意即必须改变传统的高排放的生活方式,这的确是痛定思痛之后的自我救赎。今年世界环境日,我国的主题是"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积极的回应。有消息称,奥运期间,如遇连续静风、逆温等极端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影响空气质量达标时,北京将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采取应急措施控制污染。应该说,大气污染治理是生态环境恢复重中之重。
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林林总总,有人轻描淡写地认为是发展的必然、文明的代价,但不可否认的是,更与一些官员惟GDP是举的发展思维有关,与狭隘的政绩观有关,"先上车,后买票",杀鸡取卵,饮鸩止渴。以山西临汾为例。曾几何时,临汾由于当地煤焦企业大量排放烟尘颗粒及化学物质造成严重污染,被称作"中国污染第一城"。"此地不适合人类居住",这是国际环境研究机构布莱克史密斯研究所给临汾下的断言。事实的确如此,据报道,在当地,支气管炎、肺炎、肺癌高发,"癌症村"、"跛子村"恶名远扬,偏瘫、心血管疾病如鬼魂附体。为何会出现这类景况?不妨看当地一些官员的口头禅——"宁可被毒死,也不要饿死"。
新华社记者曾经"一吨煤代价"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以2002年为基年进行测算,近年来山西煤炭开采每年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及地表塌陷等损失折合人民币约300余亿元,即每生产1吨煤需要付出70多元的隐性代价。"带血的煤"还使得安全代价沉重。从1980年到2004年25年中,山西省煤矿在安全事故中有17286人死亡,百万吨死亡率平均为2.66。资源枯竭和职工转产再就业压力巨大,区域产业结构矛盾突出,发展机会成本代价巨大。(见2005年10月21日新华社)数据是枯燥的,但所呈现出来的事实,所揭发出来的血与泪,不能不令人触目惊心,显然,这正是粗放式发展模式留下的恶果。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我们需要危机才能幡然醒悟,才能使自己正视现实。"这是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2008年世界环境日致辞中的一句话。是的,千万别等事情一地鸡毛的时候,我们才心怀戚然,手忙脚乱地疲于应对;别等我们的肉身遭遇不可挽回的戕害时,我们才大吃一惊,忙不迭地割肉补疮。为自身计,为后代计,我们应把钟南山的警世通言当作醒世恒言。当所有的预言一一成为谶言之前,我们还等什么,赶快行动起来吧。
http://news.sina.com.cn/c/2008-06-13/004814008410s.s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