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血书求职:一场自虐意味的示弱

(2008-01-17 09:27:22)
标签:

杂谈

血书求职:一场自虐意味的示弱
王石川
 

"求职:我是学策划的!"1月14日上午11点,双手捧着各种证书、奖状复印件,25岁的杨东钱站在云南人才市场门口。他刺破左手,用血在复印纸背面写下这8个大字。面对围观者好奇的眼光,杨东钱解释,他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把自己"推销"给昆明的策划行业,以谋求一个满意职位。(1月15日《都市时报》)

 

血书求职,弥漫的是血腥,怪异,极端和惊悚,但笔者并不想也不能给予居高临下的鄙薄,相反,却有一丝怅惘和痛惜。近年来,在就业市场上,种种夸张的求职方式已让我们眼花缭乱,比如下跪求职,比如为求职认干爹,比如裸奔求职,比如"面霸"、"考霸"传奇……较之以往,血书求职因其血腥不能不令人耸动而不安。

 

一名网友说:"能正常就业谁会这么干?!"笔者深以为然。

其实,说起血书求职的当事人杨东钱,我们并不陌生,去年6月24日,杨东钱在昆明金碧广场上演了一出以"大学生就业困难"为主题的行为艺术,只见他用白布把自己从头到脚裹得严严实实,全身只露出了眼睛和鼻子,拿上用纸做成的矛和盾,乍一看,倒很像一个受重伤后仍坚持上战场的士兵。如果说闹市扮"木乃伊",叫苦就业难,是一种行为艺术的话,血书求职这种极具自虐意味的方式,倒像是孤注一掷的血泪一击,它表现的是一个年轻人的无奈,通过耸动的方式赢得关注,通过示弱博取同情。当惯常的方式已经不能哗众取宠,只有险中求胜,采取愈加极端的方式,这是多么沉重的悲凉?当杨东钱挥刀自戕的那一刻,他是为自己的奇崛方式自鸣得意,还是为血的代价发出深沉的叹息,我们不得而知,但无论如何,无法回避的是激烈而残酷的就业生态。

 

在就业难的现实语境下,杨东钱的行为一点也不搞笑,一点也不该遭受嘲弄。说到就业难,这是谁都无法否认的巨大的现实命题。在医疗、住房和教育这三大民生难题以外,最令人揪心的即是就业。不妨看一组数字。社科院教育发布的蓝皮书《2005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显示,200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真正签约者只有33.7%。有消息称到去年9月1日,有大约144万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1月3日,社会科学院举行的"2008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称,2007年全国近500万高校毕业生中,至今仍有100万高校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

 

于是有人惊呼,大学生就业的冬天已经来临,寒彻入骨。斯言不谬!可怕的是,就业难已经衍生负面效应,有报道称,"新读书无用论"卷土重来,盖因农村大学生就业难使原本以拥有大学生为荣的农民家庭遭遇尴尬,心理失落比所欠下的巨额债务更沉重。有农民说:读了大学也难找工作,这书怕是读了也没什么用。


登士柏中国区人力资源经理高斌说过:"这个世界上有三种人,第一种是创造事情的,第二种人是看着事情发生的,第三种人占了90%,是事情发生以后还浑然无觉的。第一种是人物,第二种是人才,第三种是人手。"令人遗憾的是,不乏策划能力的杨东钱迄今连人手也不得做。也许,当就业难得到有效纾解时,杨东钱才能人尽其才,类似血书求职的怪现象才会消失。

http://news.sina.com.cn/s/2008-01-15/085514745613.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