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倒台的省委副书记为什么要做“典型”

(2006-12-12 22:58:38)
倒台的省委副书记为什么要做“典型”
  
  据报道,近日,原安徽省委副书记、省政协副主席王昭耀涉嫌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一案,在济南市中级法院公开开庭审理。王昭耀在最后陈述中说道:“我在安徽工作了37年,走遍了江淮大地。对我的奋斗和拼搏,党和人民给了很高的荣誉和地位。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忘记了党的培养,以权谋私。遗憾的是,自己醒悟得太晚了。我愿意现身说法,警示广大干部,并争做从宽处理的典型。”

  王昭耀真是做典型上了瘾,成为阶下囚了还念念不忘当典型。王昭耀为什么要做“典型”?一位参加旁听的教授说,“在安徽工作时,王昭耀经常是某一方面工作的典型。他尝到了当典型的甜头。”正是因为尝到了甜头,王昭耀才乐此不疲,“愿做坦白从宽的典型”。按说,庭审时本来就应该主动配合、老实交代,现如今王昭耀却坦白当作从宽的筹码,这种坦白中让人读出一种“聪明”。

  据称,王昭耀“归案后主动交代有关机关尚未掌握的部分受贿犯罪事实,认罪态度好。案发后,赃款已全部被追缴。”最早报道庭审消息的新华社记者感到非常吃惊,认为王昭耀“认罪态度好,出人意料”。王昭耀为什么如此配合?这正是王昭耀的“聪明”之处。同为副省级高官,王昭耀当然忘不了原安徽省副省长王怀忠的下场――“王怀忠受贿517万元,巨额财产来源不明480多万元,被扣押财产1085万元,因为拒不认罪,结果是死刑。”有了前车之鉴,王昭耀当然会有所触动了。由此可见,王昭耀的确是个“聪明”人。

  王昭耀的“聪明”之处当然不止于此。让我们来看看他的一些言行举止。在王昭耀的运作下,一手搭建了“安徽第一权力家族”。据报道,城府极深的王昭耀担心树大招风,更担忧家族成员玩弄权术而一损俱损。因此,他千叮万嘱,要求妻子管好儿子和两个弟弟,委托妻子“天天监控,月月报告,不出漏子”。看来,王昭耀在以权谋私时头脑清醒着呢!

  另据报道,王昭耀妻弟杨枫因包情妇事件弄得满城风雨。消息传到王昭耀耳朵里,他大惊失色,立即对妻子一番训斥:“自古红颜多祸水,许多落马官员不是被政敌打倒的,是被女人给淹死的。你懂吗?”这话出自一名副省级高官嘴里,实在耐人寻味。由此可见,王昭耀不仅精通官场潜规则,而且践行官场潜规则,甚至用官场潜规则来指导“安徽第一权力家族”。谁敢说王昭耀不是八面玲珑之辈?谁又敢说王昭耀不是“聪明人”?由此来看,王昭耀争做从宽处理的典型,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他只不过是把原来混官场时的经验放在现在的求生存上了。

  报道中还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在法庭上,面对公诉人的指控,王昭耀很坦诚地说:在人事安排上,其实就是一句话的事,举手之劳,所以感觉收点钱心安理得。从王的履历上看,1993年他就离开阜阳到省里任职,但他却一直插手阜阳的人事安排。想安排人就是一句话,动动嘴巴就能搞定,这多么让人瞠目结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在当地难道不存在吗?更让人称奇的是,王昭耀已经到省里任职了仍能插手阜阳的人事安排。党纪国法成了一纸空文,权力被滥用,监督被虚掷。权力不受制约必然导致腐败,这是被无数事实证明的道理。

  诚然,王昭耀是“聪明”人,但王昭耀的“聪明”是小“聪明”,或者说他的聪明用错了地方。王昭耀要是真正聪明的话,他压根就不应该腐败。如果不腐败,自然也就不需要今天处心积虑地争做从宽处理的典型了。

http://space.mywallop.cn/attachments/2006/11/31778_200611070355284.g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