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旧时记忆/鸡年说养鸡

(2017-02-15 13:02:19)
标签:

杂谈

旧时记忆/鸡年说养鸡

拔哥信口说@/《旧时记忆/鸡年说养鸡》

吃鸡,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一件伙食了,山东著名的《德州扒鸡》聊城的《铁公鸡》,济南有《玉记扒鸡》《蒿家扒鸡》,潍坊有《芥末鸡》,临沂有《王小二炒鸡》。其实,全国的农家乐《炖走地鸡》已经成了统一的看家菜,上海和广东都有白斩鸡,上海有三黄鸡,广东有清远鸡,上海的蘸料是好生抽酱油加香葱末,广东的蘸料是沙姜调和油。鸡的吃法还有许多比如浙江的《叫花鸡》,外国的肯德基,麦当劳,也是以鸡为原料的烹饪方式。八五年,北京有了第一家肯德基。

我的儿时,记得只有家家养鸡,记不得吃鸡,居民小院,楼道走廊,一个旧木箱,旧的苹果箱,春天,有卖小鸡的,一个大泊箩,有两三层,中间有扁担挑着,沿街叫卖,品种就是原始的土鸡,个小,毛杂,生的蛋也小,鸡是认识家的,但是,家里没有人,鸡,就会被扣在木箱或筐子里,家里有人,就会放出来,走寻杂草,昆虫,沙粒,菜叶,把家里的剩饭剩菜拌上一点玉米面,喂养那只金贵的鸡,普遍的都喜欢母鸡,因为可以生蛋,要是养着看出是公鸡,一般的寿命就不长了,会很快的被宰了,要是活下来,那也就是如皇帝一般,,三宫六妾,成了众多成年母鸡的“小鲜肉”。一个家庭,养个三两只就很不错了,鸡屁股,产生的营养品,是老人孩子的最佳营养品,能养上几只鸡,也是家境富足的表现,文革时期,一批调皮孩子,就会挨家挨户,搜寻那鸡窝里的鸡蛋,掏出来,一磕一个新鲜的鸡蛋就会顺着嘴角流到肚子里,生鸡蛋也是有营养的。

六十年代,一种白羽毛,黄脚丫,红鸡冠的洋鸡,开始出现了,名曰“莱克亨”,也叫“来航鸡”,个头大,公鸡母鸡都长有红红大大大鸡冠子分不出公母,生的蛋,也是硕大,不像是过去的土鸡,壳儿是雪白的惹人喜爱,能吃上一个大洋鸡蛋,简直就是一个重重的奖赏。中学同学,参加工作在农科院家禽所,那是一个肥差事,除了可以买到白色的小洋鸡,还可以有九斤黄鸡的小鸡,养鸡,是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重要家庭营养来源。

曾几何时,油脂也是非常的供应紧张,营养贫乏,胖子极少,有一个同学家长在扒鸡店上班,烧煮扒鸡的大锅,经常有浮油溢出,收集起来,可以出售,那鸡油绝对是最佳美味,一是鸡的营养,二是调料汇集,三是常有鸡脚,鸡翅尖混入,那个时候,肥肉是稀罕物,鸡的鸡脚和鸡翅,远远没有赋予“鳳”的名声,凤爪,那是以后的流行,一块鸡胸大肉,厚实的大腿,是下嘴的优选,到了,七十年代末期,烧鸡可以上桌了,过年,也可以有鸡供应了,鸡蛋也不需要凭票供应了。

煮鸡蛋,煎鸡蛋,炒鸡蛋,蒸鸡蛋羹,咸鸡蛋,和鸡一块迅速涌上来餐桌,近二十年,鸡和鸡蛋变得转了一个圈,土鸡土鸡蛋,又登上了“贵族”的位置,就像是地主资本家,一会成了狗崽子,一会又成了香饽饽。就像是知识分子,一会是臭老九,一会就又成了社会精英,土鸡,洋鸡,一会天上一会地下,见证,一个鸡和鸡蛋蛋演变,就又是一个时代的演变,迅速发展,自然生长,规律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顺其自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