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旧时记忆/阅读,书写,和字。

(2017-02-10 18:44:32)
标签:

杂谈

旧时记忆/阅读,书写,和字。

拔哥信口说@/《旧时记忆/ 阅读 书写 和字》

世界上,大概只有中国的字,是由象形演变过来的,象形,达意,儿时觉得好有意思,好深奥,至今依旧,不像日本字,残缺不全,不像朝鲜字,时时都瞪着眼睛,中国汉字,端庄,单个有单个的独立性,组合,有组合相连的词汇精契。一篇好书法远远看去,竟是一幅构成的图卷,就那么一段汉字的组合,可以看的你热泪凚凚,一首绝句,一段宋词,概括了那么多的内涵和寓意。

说心里话,我们这一代人,真实的文化水平,就是一个小学六年级。因为,文革的中学,没有任何的学习内容。文革后一直延续到应试教育,只有应付考试,应付晋升,对付职称,那有由衷的学习之热爱。说是读书破万卷,我觉得真正看懂,看明白,十分之一就了不得了。看着文人骚客,背后一大厨子巨著,真的怀疑,有多少时间去阅读,去读懂,近日,重翻一册《宋词赏析》,那信息量,那疑难字,那引经据典,且不说发音,音律,再不说,声仄,真够一阵忙活,看不懂,慢慢看,没有窍门,就是反复,读书,学习,学,就是看新的,习,就是反复。这是我的体会。

自小,就喜欢看旧报纸,旧杂志,儿童少年时期,有《儿童文学》《少年文艺》,有《人民文学》,有新中国建国初期的,《红旗飘飘》,有《活页文选》,有彩色的《人民画报》《大众电影》,北京有《北京晚报》五色土,上海有《新民晚报》夜光杯,少年时期,俄罗斯文学,小说诗歌,都影响着中国。

我真舍不得丢弃已久的书刊,每次搬家,都有恋恋不舍的感觉,整理了一遍又一遍,七十年代创刊的《书法》《连环画报》《富春江画刊》《美术》《译林》《收获》《当代》《十月》,后来,我就不怎么买小说了,可是那些旧书,字里行间的翻阅,依旧可以追忆读书的当时心情。

我也舍不得丢弃,写过的短文,字符,写错的纸张,觉得那些依旧是学习的记录,看着别人崭新的书房和精美的巨著,经常感觉那时一位橱窗里的模特,是一个精美包装箱里的假货,我还是喜欢随手可得,软的可以翻阅的小书,不用端庄为襟正坐于书桌之前,且可以斜躺依靠于沙发软床之间。几度斜阳温暖和煦。

又一所谓教授将家父所藏几十年文博书籍,付诸以废纸付与小贩,余顿怒,不如捐于图书馆,像我一好友,将不用书籍,集于小区门厅之前,供每个人选用,不消一日,便取尽,正为所需者尽取。

久存一些,旧书刊,重翻阅,旧版本,更好,编辑准确,印刷虽是简陋,可是内容绝不含糊,现在,书多了,读书的心情不减,时间多了,书也多了许多阅读的形式,比如,这平板电脑,一划拉,连翻译带检索,连文字带图片,一起全来,多带劲。记得有一年,在医学院的旧楼里,看见一个隔墙的高处,用报纸糊的满满的文学副刊,登上梯子,看了一个痛快,不想时间久了,一阵困意,跌了下来,幸好是木地板,摔了脑袋一个苞,胳膊肘擦了一大块皮,抹了紫药水,第二天又去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