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只蚊子的死去(下)

(2016-12-06 03:37:05)
标签:

杂谈

一只蚊子的死去(下)

朋友的家,住在陕西南路附近,周边有永嘉路,嘉善路,太原路,肇嘉浜路,往东就是田子坊,在走几步就是新天地,往西就是上海图书馆,上海戏剧学院,音乐学院,矗立在街心的还有一座普希金雕像,行走在法国梧桐的林荫道上,窄窄的马路单行线,不时飘来面包房里奶油芝士的香味,傍边很近,就是绍兴路,那里是民国名人杜月笙的旧时宅院,那时估计也像现在,都在大兴土木,建设花园洋房,不想几十年以后,洋人买办,再次来到中国,名曰,开发,合资,引进,保税区,等等,都是换了一个名堂的另一种叫法,至于,有一代发财致富的富翁的诞生,一代枭雄的存在,一点也没有变,没有和外国洋人勾结,没有官府贪官污吏的支持,没有财团银行的相互利益,没有所谓需求的机遇,那是不会有奇迹发生的,每个故事后面都有一段背景,至于宣传,民国也有新生活运动,几十年来了,大闸蟹一直是这个城市最喜欢的菜单头牌,甜的齁齁的糕点依旧是上海排队的食物店门前一景,在每个城市细胞里,上海有独特的精致,独特的细腻,独特的实惠,独特的殖民地外域严谨的生活态度与中国江南文人墨客的气质风度,农耕经济向商业贸易转变的早期集散地,这就是上海。

区别任何一个国内城市,上海依旧鹤立鸡群,济南和石家庄除了泉水,没啥区别,南京和杭州,一个总统府,一个西湖,差距也不大,一个没有特色的地区差异的时代都是有相同的高层楼房和玻璃飘窗阳台组成,最近,五十年留下的建筑,不知道后人,会咋的评说,建设的比庄稼生长的还快,不知道还会不会有楼脆脆。

蚊子,由于世界格局的混搭,也有了外国的蚊子,上海也不例外,蚊子,除了嗡嗡的鸣叫和飞翔,就是在低矮和阴暗中生活,偶有,吃了满肚子血的也就是一两个发了财的富翁,至于大多数蚊子,还是撞大运般的住在老公房里,偶遇拆迁,看着红红的钞票砖块,很快的在改变住房的同时,又捏紧了腰包,在菜场和小贩,拼命的挣回几棵油菜,几粒毛豆,依旧是饿的憋了肚子吸不着血的穷蚊子。

我们成就不了上海人解决大闸蟹的技巧和耐心,我们也听不懂吴侬软语的婉转与唠叨,可是依旧羡慕上海人生活的细致,安排的周密,和外国人交往的历史经验,在那里也是一只精致的蚊子,人与蚊子,也都是生物与碳水化合物的体积之区别,蚊子死了,上海依然在,大楼依然在,法桐依然在,大闸蟹依然和蚊子一样做为生物和人一样的成长,死亡,偶然的吸一肚子鲜血的富翁蚊子也会惨淡的死去,也并同其他一切有生命的生物一样。上海在,蚊子却死了!

一只蚊子的死去(下)一只蚊子的死去(下)一只蚊子的死去(下)一只蚊子的死去(下)一只蚊子的死去(下)一只蚊子的死去(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