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季去日本,游至京都,逢雨,避之于一制扇商家,此地不是旅游之地,而是京都,手工艺前店后厂的集散地,日本铁壶,日本手工制纸,制扇,制筷子,还有刺生和寿司的盛器,磁盘和漆器,街道细窄,还是单行道,只有小型的车子可以通过,被横竖经纬分割呈规则的小方块,分布着不少的特色商店,逛的心情愉悦。
忽一时,雨急,避之,老板看似喜欢,进入客人不少,可是俺们一看价格,同行便被这小小的折扇的价钱雷倒了,一般的都在700-1000元,高的竟要数千元,避雨时间长了,同伴也掏出银子,买了几把价格低廉的折扇,可是心里感觉不悦,其实这扇子非一般批量生产的扇子。都是手工制做,专门为人定制,唱着日本歌,穿着木屐,踩着榻榻米,伴着歌舞伎,饮酒做乐乘欢快之用,有不少艺术和文化之传承和炫耀之用。道具也。并有男女之分,年龄之分,职业之分等等。
老板一看就是家传,记录着日本各地的订货,包装和款式煞是精美,用来记录的笔倒是一种少见的玻璃管貌似毛笔的蘸水笔。而摆在那里当样子的毛笔却是,笔尖一点墨迹,毛笔都还在用桃胶牢牢的粘在一起,象是从来都没有用过,鄙人拿过毛笔示意小试,卖弄一番。老板高兴,看来中国还是书法的祖宗,不一会儿,一耄耋老妇端着香茶奉上我们这批避雨的不速之客。并邀请俺参观其内宅,我们一行不觉大喜!

制扇家族的掌门人。


转过前店,映入眼帘的是一所真正的日本庭院,潮雨和阴湿倒是给绿植物增色不少,女主人也是热情介绍。可惜日语俺是一句也听不懂。缓缓续续的音调倒是委婉动耳。

家里的厨房,在内宅和前店之间的夹道里,

在此能看到传统的日本厨房,和繁杂的厨具,似乎看到勤劳的女主任操劳和传统的贤惠,以及赏心悦目的日式餐点。看一个家庭是不是美满,看看他家的厨房,看看一个主妇是不是善于烹饪,看看厨房和冰箱,看到的是一个在过道里露天的厨房,可是净洁的陈设,多样的用具和锅碗瓢盆,和有亲近感,由此看出的传统是有系统的,不是一件唐装,一个布玩具,一张年画,就说明的了的历史和传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