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昭通“大关城” 美名其曰“小重庆”

到处都是台阶,上学上班的必经之路
大关县城街道很窄
大关县城的活动广场
大关县城到处都是台阶
大关县城边上的瀑布
关寨险峻大关城
初到重庆的人,都会被这座建在山上的城市而震撼,既惊艳于这里的如云美女,又感叹于这里司机们驾驶水平之高,更感慨于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和决心,竟能在山上,建设发展起来这么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对于云南人来说,想去重庆领略山城风光远了点,其实,昭通市北部约60公里有一个小县城——大关,她身上也散发出种种重庆气息,去过重庆的人如果第一次去大关,会不由自主地感慨:这里,活脱脱一个微缩版的重庆。在一些人眼中,大关,就是小重庆。
跟重庆相比,这里虽然算不上美女如云,至少也是经常可见。而这里的司机,同样有着跟重庆司机一样的驾驶水平,这里的人也有着跟重庆人一样在山上筑城,在山上发展的勇气和决心。
段子
带着干粮去捡篮球
关于山城大关,有两个段子在大关县广为流传:一个跟篮球有关,一个跟足球有关。
跟篮球有关的是说:两个班级在学校里面打篮球,传球的时候,一不小心,篮球越过了球场的围墙,掉了出去。球掉下,就得去捡啊,没办法,班里就选了一位身强体健的小伙子去捡球。这个小伙子也二话没说,喝了口水就往外面跑去。就在这时,班主任听到消息后跑了出来,往正要去捡球的小伙子怀里塞了两个粑粑,语重心长地说:“带着路上吃,来回一趟要大半天呢!”
跟足球有关的是说:大关县一直以来都没有足球场,为了给全县的人民群众修建一个可供健身的足球场,大关县召开了十多次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由于投资实在太大,研究了十多次都没有研究出个结果来。因为,要修建足球场,要么得将山体掏空,要么就得修建巨大的桥梁式混凝土场地。
关于第一个段子,现在已经无法考证它的真伪,但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大关县城地处高山之上的现实。另外一个段子的真伪也无处考证,但身为县委常委的赵廷臣和孟文坤都表示,开十几次县委常委会研究修足球场的事情,有点夸张,但确实曾开过。要想在大关县城修建一个足球场,确实需要一笔不小的投资。
大关县委组织部部长孟文坤说,就大关县看来,全县没有一处面积超过一平方公里的平地。全县最大的一块平地位于木杆镇境内,仅有0.9平方公里,现在是南方电网的一座变电站。除此之外,包括县城,也没有这么大面积的平地,其他地方都是山地,“所以,去捡个篮球要大半天时间,很可能是真的。”
印象
建在山上的小城
直线距离不过50米,但垂直距离却差不多有300米。不论是从昭通方向还是从水富方向过来大关,即便已经看到大关县城,还要十多分钟车程才能到城里。站在公路边往县城方向看去,县城就修建在巨大山体的中央。
顺着蜿蜒而上的盘山路一路向上约半个小时,车子才刚刚爬到县城的边上,回过头去,下面的过境公路犹如蚯蚓在爬。对面,巍峨的大山近在咫尺似乎触手可及。走进城中,大小道路都是坡道,不是上坡,就是下坡,坡道两边,一户户居民楼和商铺由低到高整齐排列。家家户户门前,几乎都有数级台阶供居民上下出入,上坡下坡也贯穿了大关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关的司机学开车比别的地方辛苦,上坡起步要练到上陡坡时不能有一丝后退,限宽门要练到车子能通过仅比自身宽两厘米的门。只有这样,大关的司机出师后才敢真正说会开车了。
如今的大关,不论是出租车还是公交车,也不论是在多陡的坡上,都敢随时停车上下客。关了门,车子飘逸而去,不见一丝后退。再仔细一看,嘿,司机还是个小美女。
走遍全县城,都没有发现一条双向4车道的公路,窄窄的街道,恰容两辆大车擦肩而过。2007年以前,车辆还不算多的时候,大关人基本上都是以路为市,基本上,路就是市场,市场也就是路。因为别的地方几乎找不到平地,卖菜的、卖鞋的经常占据主要道路。但这一现象到了2007年终于有了改观,大关县投资1400万元在县城修了南门街、北门街两个农贸市场,两个市场修好后,在路边摆摊的小商小贩也终于走了进去。两个大型农贸市场的建设使用,结束了大关县城以街为市,一直无农贸市场的历史,有效改善了县城卫生状况。
一年后的2008年,大关县修建起了唯一的广场——文化广场。但所谓广场,也不过只有两个篮球场大小。然而,大关县城虽然城小、街道窄,但走进城中,各个交通主干道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样的城市卫生状况,在我省其他县城里并不多见。
未来
建设山水城镇
曾经,位于大山深处的大关,受制于大山的阻隔,经济的发展受到了较大的阻碍。但最近几年来,大关县也看到了自己的优势所在,坚持“不占良田好地,建设山水城镇”的原则,以县城为中心、天星镇为骨干、其他乡镇为支点、重点村庄为补充来推进城镇化进程,走出一条打造特色山城,打造“富裕、文明、和谐的生态型山水城镇”。
2011年6月,大关委托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上海分院对县城总规进行修改完善。规划编制单位根据云南省滇东北城市群建设规划和昭通市昭鲁彝大“1小时经济圈”空间布局,按照“城在山中、山在城中、房在林中、人在绿中”的指导思想,结合大关自然地理条件、“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县城地灾评估报告,对县城性质、发展目标和功能布局等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并经县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多次讨论、编制单位反复论证、召开听证会充分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后,完成了《大关县城市总体规划》。
按照规划,大关县将走出千百年来老城区的束缚,而逐渐变成三个区域:以长途客运站为核心,配套小型批发零售商业和仓储物流功能的北部服务中心;以行政办公、商业、文化、居住等功能为主的中部服务中心;以休闲生态、旅游服务、高档居住等功能为主的南部服务中心。北区以零售商业、仓储物流等功能为主,辅以一定居住用地的城北新区;南区以居住、行政办公、商业娱乐为主;南部则以文化教育、体育、居住为主要功能。
在大关县境内著名景区黄连河内,一座四星级的度假式酒店正在兴建,而其他的道路设施也正在不断完善之中。大关在变,但大关也一直没有变——所有的东西都建设在大山之上。可以预见,多年之后,在这里就能够体验“重庆”的味道。

把城筑在山上,在云南的县城里面,昭通大关独一无二。
把城筑在山上,跟省委、省政府最近提出的用地上山的战略不谋而合。但不同的是,省委、省政府的用地上山是主动提出的,是要把平原地带的土地留给后代,昭通市大关县却是被动且无奈的,因为全大关县境内,除了山还是山。
事实上,整个大关县没有超过一平方公里的平地,最大的一块平地位于距离县城约两个小时车程的木杆镇境内,面积不过0.9平方公里,也就是约100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
有人打趣道,筑在山上的这座大关县城,只有两条路,一条上坡路,一条下坡路。栋栋大楼顺着山坡层层而上,两条路在大楼脚下穿插其间。出个门上坡,回个家下坡。这两个动作贯穿了大关人的全部生活,也影响了大关人的脾性。
绵延巍峨的大山,造就了大关人坚韧、热情、淳朴、善良、豪爽和内敛的性格。由于深处大山之内,发展的难度和强度都远高于外界,但大关人却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在大山之上建起一座城。到大关普通人的家里,主人家会把珍藏数年的火腿、竹荪、筇竹笋等特产拿出来招待客人,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是大关人热情、豪爽的真实写照,饭桌上,你若谦逊,大关人还会不高兴。豪爽和内敛,像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体现在了大多数大关人的骨子里。豪爽,却不咄咄逼人,内敛,恰到好处。用大关人自己的话来说,正是大山铸造了他们的品质。
据《大关县志》:“大关以有险可守,关寨重垒,故名。”西汉建元六年(前135年),开始属朱提县地,再后到朱提郡。清初,称乌蒙土府,属四川省。雍正五年(1727年),诏乌蒙、镇雄二府归滇辖。县境归属云南省乌蒙府辖地。雍正六年置大关厅,设官员驻地,这是县境正式称“大关”。
“大关”得名有四种说法,一说因今县城南之栅子门灵官岩山高箐深,负山面水,峭壁千仞,地势险要,是滇川通道军事要冲,一大关锁而名;二说因境内地形有险可守,关隘重叠,故名;三说因“五尺道”上石门关得名;四说因境内大小关口的总称命名。以上四说虽有不同,但相同的是,全县地势险要,关口众多,关寨重叠,关隘险峻,所以,“大关”二字,正是演化自当地的地形。
历史上,大关县是四川乃至中原入滇的交通咽喉,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中原文化传入云南的重要通道,早期云南文化的三大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南丝绸之路”的要冲。但如今,险峻的地形却大大制约了当地的发展,全县最好的一条路,是位于县城下方的昭通至麻柳湾的汽车专用公路,双向两车道不说,而且遍布大大小小的坑洼。大关至昭通仅60公里,开车却需要1个多小时。
一个好消息是,昭通至麻柳湾的高速公路已经在几天前动工。而新城的规划已经出台,按照当地的方案,大关县的建设目标是“精品、旅游、休闲、袖珍、山城”。没准,不久的将来,小县城大关,如同山城重庆一样,霓虹初上,别具风味。
《春城晚报》记者
雷鸣
文
刘筱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