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毛利辉
毛利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8,894
  • 关注人气:18,56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是一季夏雨天

(2012-07-25 20:09:36)
标签:

马树镇

昭通

上海东方卫视

割肾救父

高兴媛

尿毒症

地中海贫血

分类: 心情日记
  又是一季夏雨天
  毛利辉文图

  是雨。不远处,低矮压空的云朵下,山坡底,那些羊群和牛,在牧人老倌吧嗒吧嗒的烟斗下,肆意地啃着草;近处,有绿油油的大片稻田,还有一池荷塘,两三朵白荷摇曳塘间,四五盏飞鹭荷间展翅,再观游鱼戏水,也是一池欢快。
  若不是连续遭遇泥石流、山体滑坡和险崖坠石,我们也不会从去巧家县马树镇采访的路上半途而返,也就不会有那么好的雨后晚景,给无功而返的我们欣赏。上天就是这样,若是让你大难不死,那一定给你漂亮心境。这是昨天,和央视一套编导贾婕、摄影赵伟一道,去马树镇采访割肾救父的山村女教师高兴媛路遇的心境。
  高兴媛割肾救父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她也是这些年来,全国各媒体主动要求采访的、为数不多的昭通人之一。记得彼时,好友高正伟给我说起,高兴媛割肾给教书30多年、患尿毒症的父亲高发宝。因为感动,我俩便想到一定要让她的事迹给更多人知道。
  根据正伟描述,我编辑了一条微博:“#24岁乡村支教女孩割肾救父#割自己的肾,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但在云南昭通巧家马树镇小米地博爱小学支教的88后小姑娘高兴媛高兴媛做到了。父亲患上尿毒症,病情逐渐恶化。24岁的她决定割肾救父,并于近日在成都做了手术。面对褒扬,媛媛说:救一命,就是救一个家…但我不想让别人知道…”发在了自己的腾讯和新浪微博上。
  也记得,当初的第一条微博发出之后,很短时间便有众多名人、网友参与的数千人次转发和评论。与此同时,川滇两省多家媒体第一时间联系采访。只是高兴媛看到后很生气,说“同意你们发微博,没说要你们写我的名字啊!”后来成都商报和成都电视台要前去医院采访,她依旧很排斥。都是在电话里做了近两个小时工作,她才同意接受采访。
  因为牵挂自己的学生,高兴媛手术后不满一个月,便强烈要求回校上课。从成都回来那天下午,我们约了昭通网友,和她学校校长一起,到火车站接她。看她一脸的憔悴,但她强撑着,笑,和照片上一样的坚强。
  第二天回学校,我们也送她。
  从昭通出发,颠簸了四个多小时山路,终于到了她学校。校长、同事和几百学生在学校列队欢迎她。孩子们送她花,她抱住前来接她的校长,一下子便哭出声来。此时的校园里,轻轻地回荡着《让世界充满爱》的旋律,“轻轻地捧起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告诉我不再孤单……”
  在随后的简短仪式上,中心完小校长送来了全镇师生捐给她家的1万多元钱,她含着泪接过:“其实这些山娃们都需要帮助,可他们却为我捐款,我怎么忍心要呢?”
  时间很快过去,我们也即将离开。鉴于她刚割了一个肾,需要一个基本可以的环境疗养身体,镇党委政府、中心校领导劝她说,到镇上养好身体再回到学校上课吧?但倔强的她,坚持要留在学校给孩子们上课,说哪怕一节课,只能坚持二十分钟!
  我在现场,无数次被感动着,竟想流泪,这是人间真情!
  再后来,山东电视台《天下父母》、上海东方卫视《东方直播室》、央视来昭通录制她们一家的专题片,请他们到演播室现场,更多的人知道了他们一家的故事,同时,他们的困难也得到了更多层面的关注和帮助。
  因为一路的泥石流、山体滑坡、乱飞的巨石,我们不得不放弃了去巧家县马树镇小米地高兴媛上课学校的行程。返回昭通休整一晚后,再次行往永善县莲峰镇高兴媛的老家。
  从昭通城出发,依然是雨。穿越平坦富足的洒渔坝子,苹果园的昭通苹果开始露出红红的笑脸,空气中飘洒着苹果的香甜。车行渐远,渐开始爬上洒渔背后的山坡。直到山顶,沿途山花开得烂漫,清风徐来,云雾低涌而来,打开车窗,十多度的清新空气,就是一个温凉的盛夏。
  雨后的松林,各种菌类疯长。周围的山娃们早早起床,一两个小时便在林子里捡来几大篮各种菌子,一字排开摆在路边,50,60,40,30,20,甚至10元一篮也卖。一个假期下来,一两千元就有了。留守在家,山娃们自己也能挣够一个学期的生活费。而我们则花了40元买了一篮,鸡蛋菌,早上便有了鲜菌吃了。

又是一季夏雨天

  进入莲峰镇境内,海拔高了,气温更低。地里的作物已由洒渔坝子的苹果、玉米、稻谷,变成了苦荞、土豆,大地的颜色开始更加翠绿,或斑斓起来。一中年妇女站在路边,悠闲地绣着十字绣,引得一车人的羡慕。
  莲峰镇人烟稀少,景色绝美。央视摄影记者赵伟不停地赞叹,要是在这里生活,真好。而编导贾婕则在谋划,自己是否在这里买块地,盖间草屋,生群孩子,养马牧羊,过世外桃源生活?我给她说要过这样的日子很简单,只要舍弃城市里的灯火酒绿,放下了,就都有了。可,我们能放下吗?
  还是司机大哥说得好,若是过客,这些都是美好的。而真正在这里生活的老百姓,因为海拔高,不出种,也没有什么可发展的产业,生活其实是贫瘠的,哪怕是孤守着一方仙境!
  四个多小时路程,我和赵伟轮流用手机播放着各种好听的歌曲,赏着美景,吹着牛,也没迷路,就到了高兴媛家。
  高兴媛,老高老师,兴媛的外公、外婆、母亲、弟弟,一家人全在门口等着我们,满脸的笑容。端茶,递烟,一家人的热情,不一会儿便摆上一桌热腾腾的饭菜。倒上包谷酒,老高老师还请来了当地的村主任、德高望重的长者,陪着我们。这是迎上宾的习俗。
  但我却暗暗地伤感着,老高老师满脸的笑容背后,他们家的小卖部门口墙上贴有,非常显眼的『卖房启示』。为了治病,老高老师准备卖掉一家人住了几十年的老屋。但,面对每年近二十万的各种治疗费用,一间老屋能换来的几文钱,又于事何补呢?
  山腰的云雾还在缠绕,雨仍旧点点滴滴。兴媛不停地给我们夹着菜,而我的思绪却在纠结,面对这个令人感动,却特别需要援助的家庭,远道而来的我们,又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又是一季夏雨天

又是一季夏雨天


又是一季夏雨天

又是一季夏雨天


又是一季夏雨天



又是一季夏雨天

又是一季夏雨天


又是一季夏雨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