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日报唱片机上个世纪广播电台音乐 |
分类: 文化 |


我第一次见到唱片机是1967年,我在小学念书,晚上到街上玩,有的孩子说大队的会议室正在排戏,可以趴在窗户上往里看。听说有戏看,我们孩子呼拉拉地往大队跑,进了大队院子,趴在东屋的大会议室的窗户上往里看,屋子里亮着灯光,并没有排戏,有几个人在鼓捣什么,其中一个姓韩的大人住在我家前院,是大队会计,他正桌子上试一种东西,那个东西是一个小机器,上面有一个圆形的盘子,慢慢地转动,他把旁边的一个针形的东西往盘子上一放,机器就响起了唱歌声,拿下去那个针形的东西,尽管盘子还在转动,但歌声停止了。过后听大人说,那是大队花钱买的,因为这东西高级又紧俏,全公社只有两个大队分配到了名额。
我们孩子都赞叹那东西太神奇了。那就是当时最先进的唱片机。
唱片机的作用在农村非常大,它放在大队办公室,只有韩姓会计会用,也由他保存着,平时不拿出来用,只有全体社员大会或者节日活动时,才拿出来放歌。
晚上召开全体社员大会时,大队会计把唱片机从大队办公室搬到会议室前面桌子上,接上电源,他摇动手柄,然后放上唱片,唱片响起了歌声,那歌声我们都没听过,觉得很洋气,全屋的人满脸幸福地在听着。虽然,每放一张唱片就得摇手柄上发条,再换唱针。每分钟78转的唱片,每放一面最多二三分钟就要停机翻身。尽管如此麻烦,但村里人都非常喜欢,很多人都想上前摸摸,有的想上去摇一次,但是,那东西太珍贵,也太娇娇,谁也不敢去碰,就是大队会计也是小心翼翼地伺候着。那绝对是村里的超贵重物品,小孩子是不准随便触摸的,所以,我好多次想摸一摸,都没敢。
唱片虽非大众之物,但对大众的影响却不可小觑。一台唱机,聆听的对象绝非仅仅只是一个村庄,一个家庭,亲戚、朋友、邻居、同学都可能受到恩泽。有一次,我们过六一儿童节,老师告诉我们,上午可以去大队听唱片机唱歌,我们欢呼雀跃,我们排队到大队会议室里站好,大队会计用唱片机给我们放了几首儿童歌曲,我们孩子倾听着那神奇木匣里传出的美妙乐音,太兴奋了。那种刺激神秘的情景,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刻上难以磨灭的印象,以至在几十年后,还会时时想起那间会议室,那唱针划在唱片上的沙沙声响。
唱片机除了放歌,还有实用功能,有时候大队有什么通知向社员传达,各家挂着的喇叭先响起唱片机放出来的歌,人们知道大队要广播什么通知了,就注意听墙上挂着的广播喇叭。
歌一停止,喇叭就响起了韩会计的声音,全体社员注意了,全体社员注意了!今天晚上,召开全体社员会议,今天晚上,召开全体社员会议!
有时候唱片机发出来的歌声响过之后,也播出临时通知,刘君星马上到大队来一趟,刘群星马上来大队一趟,公社团委来人找你事,公社团委来人找你有事!
没有唱片机之前,村里有什么事,大队干部就到各家去找,有了唱片机,接通广播喇叭通知就行了,这就是进步。
我所在的村子唱片机使用到1980年,由外省传来的分田到户到了我们那里,农民分田单干,大队部撤销,唱片机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