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岁月写字台四十年前写作晚报 |
分类: 文化 |
我写作是伏在炕沿上,把纸铺在炕边上,怕笔把纸扎破,在纸底下垫上硬纸壳什么的;或者把四条腿放在炕上吃饭用的那种饭桌放在炕上,盘着腿坐在桌子前写,那种姿势容易疲劳,写一会大腿就麻了,就得站起来活动一会儿;我家有一节木柜,有时候我坐在木柜的一角写,两个膝盖顶着木柜的两面,顶得时间长了,两个膝盖发凉,特别是冬天,那地方不出产煤,我住的屋子不但不烧炕,也不生炉子,屋子墙上挂着白霜,写一会两个膝盖像冰一样凉;太冷的天,要在膝盖上搭一件棉衣,再披上一件皮袄。
那时候乡亲们的生活环境都一样,我认为世界就是那个样子,也就习以为常。
参加工作后,我离开了农村,生活条件好了,家里的写作条件有了改观,有了一件属于自己的桌子了,虽然屋子不大,它挤在屋子的一角,家里人干什么都会影响到我的情绪,但在业余时间里我依然热衷于写作,我可以在家里人干这个干那个的干扰中沉浸在我想象的世界里,我就是在这种嘈杂的环境里写出了《我们家的女人们》、《辘轳乡》《辘轳绳》那样的小说。
1983年我成家时,供钱买了一个写字台,这个写字台在当地叫两头沉,是相当先进的写作工具,这个写字台伴随着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
九十年代初期,我调到赤峰市里工作,搬家的时候,什么东西都可以扔掉,但写字台我一定要带上。到了新的环境,我有了自己单独的屋子,那就是厨房。因为有了孩子,早晚和休息日,孩子要占着家里的唯一一张桌子、我那张老旧的写字台写作业,我就得退居二线,搬到厨房里,厨房的饭桌就成我写作用的专用工具。节假日我把厨房打扫干净,再把饭桌擦一遍,这虽然也是饭桌,可和七十年代末使用的那种只能放在炕上的桌子有天壤之别,这是比那种桌子高了一个级别用来写作的工具,坐在椅子上和坐在炕上的感觉就是不一样。在桌子上铺上稿纸,关上门,这个屋子就成了我个人的世界,不冷也不热,安静又安逸,坐在一张宽大的桌子面前,写着自己喜欢的故事,描述着爱或者恨的人物,思绪随意驰骋,试想,世界上还有比在这种环境里写作更美好的心境吗?没有!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居住的房子大了,我第一件事要做的就是要有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用来看书和写作,这个书房最重要得就是要有一张写字台,这个写字台不但能写作,还能装很多书籍,还能放一台电脑,它有多种功能,有多种用途,我可以写作,看书,还可以在电脑前敲打着键盘,让自己的心境变成文字,像流水一样在屏幕上形成一行行优美的话语。我现在用着的就是这样一张写字台,它是那么光滑,那么漂亮,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这样的写字台到处可见,这是时代的产物。
可是,伴随我度过无数春夏秋冬的那台旧写字台,我舍不得扔掉,它一直沉默地站立在我的书房里,上面放满了书和各种材料及手稿,它是我无数个白天和夜晚写作的见证。
从最初的伏在炕上用笔写作,到后来到坐在写字台前写作,再到现在坐在电脑前敲击着键盘,走过了三我的前半生。时常望着书房的那张老式写字台,回想起业余经历过的往事,感慨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