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版的纪实文学《作家班纪事》的前言和后记

标签:
作家班纪事旗长纪实文学后记天山镇校园 |
前面的话:国家出钱办班培养作家,在今天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而在上个世纪却是很正常的,那时候每个省市自治区都在大学里开办了各种名目的作家班,把那些没能上过大学、在创作上有了一定成绩的业余作者集中到一起学习。1984年10月至1986年10月,我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的文艺研究班学习二年,这是内蒙古自治区培养作家特设的一个汉文班,蒙文班设在内蒙古大学。学习期间我做了一些笔记,起初并没有发表的用意,偶尔在刊物发表一部分,反响不错。朋友多次鼓励我拿出去发表,我就整理出来出版。
后记:我在内蒙古文研班毕业回到阿鲁科尔沁旗人事局报到。我入学前的工作地点是阿鲁科尔沁旗荞麦塔拉乡中学,我的人事关系也在那里,我的家在旗所在地天山镇,家和上班地点相隔20多里地,路又不好走,我不想再回乡下教学,留在天山镇工作。人事局长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纸条递给我,是用铅笔写得很大的字,我一眼就认出是旗政协主席玛尼扎布写的,入学前我在旗政协借调,熟悉他的字。大意是听说吕斌要毕业了,如果吕斌毕业到人事报到,不要让他再回乡下教学,一定把他调到旗政协,政协需要这个人。我有些感动,我想到了一句话: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我仅仅在政协借调几个月,他就这样看重我。我拿着人事局开出的调动手续到主管人事的副旗长办公定签字,这个副旗长也是个业余作者,他跟我说,旗政府也缺个秘书,在这里干个二三年就能提干,在政协提干就慢了。我说我想过了,我学的是写作,我想找个工作相对轻闲一些的单位,业余时间写点东西,不然学一回写作都白瞎了,当官固然好,但不适合我。在我的坚持下,我到了旗政协。业余时间我把文研班时的日记整理出来,因为各种原因,我一直没有出版这本书,闲暇时,我经常拿出这部书稿看,让我回忆起许多往事,出版的念头随着时间的推移强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