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空鸟笼,真麻烦

(2009-10-19 09:02:20)
标签:

教育

分类: training

< 幸福实验室>


谈人性中的鸟笼效应

有些行为可能并非你的主意,但是你因为懒得解释,所以只好去做,举例子来说,我很喜欢拍照(还谈不上摄影这么专业的词),所谓拍照就是当看到美丽的景像时,会拿出小数码相机来拍,而且也没有什么调ISO值或白平衡,直接用最简单的方式拍,朋友看到小相机可以拍出还蛮不错的作品都觉詑异,并且说如果用单眼相机拍,那一定更不得了。


后来我买了一台入门的单眼相机,觉得超满足的,尤其是可以自己调焦距,那「咔嚓」的快门声会让人上瘾,虽然重了些,但是看到不错的作品时,仍然很有成就感。可是许多玩家都告诉我,当你有单眼相机后,一定又会觉得不满足,你会开始去物色不同功能的镜头,开始钱越花越多,那个原厂的相机包若不放些别的镜头,好像就太逊了。结果单眼相机的机身本身不会太贵,往往一个镜头反而比相机贵上好几倍,因此要让人花大把银子的方法,就是送他一个机身。


在心理学也有个有趣的「鸟笼效应」(Birthday Effect),发现者是上个世纪很有名的心理学家詹姆士,有一天詹姆士对其物理学家好友卡尔森说:「我一定会让你在不久后养一只鸟的。」卡尔森并不同意对方的预测,于是两个好友就干脆赌上一把,卡尔森很笃定的说:「你别做梦了,因为我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要养一只鸟!」过了几天,刚好是卡尔森的生日,詹姆士送给他一个礼物,一个非常古典精致的鸟笼,卡尔森将它视为一个工艺质量很好的艺术品搁在书桌旁,一个空的鸟笼就安静的待在桌子的角落。


接下来的发展就超乎卡尔森的预料了,当有客人来时,他们看到那具空荡荡的鸟笼,都会很关心的问:「教授,你养的鸟是不是死掉了?」卡尔森每次都要不厌其烦的解释他从来都不养鸟,可是换来的是人们质疑的眼神,卡尔森开始对这重复的问题感到反感,为了让自己耳根清净些,他决定买一只鸟来,而詹姆士赢了这次的赌局。


这种鸟笼效应在生活中有很多例子。因为要搭配新买的房子,只好舍弃旧家具而选择新的;为了一瓶上好的红酒而买了一个专门贮存红酒的冰箱。如果是一个普通的鸟笼,人们可能干脆丢掉算了,就因为舍不得丢,又为了其存在的合理化,就很难逃脱这种人性的趋动。


不说了,我得去买我的相机镜头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