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不只要撞钟
(2009-07-16 17:59:01)
标签:
教育 |
分类: training |
< 幸运实验室>
王永庆的「草皮理论」
朋友经营一家健康诊疗机构,开设的位置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区,当地的居民对有这个照顾健康的机构是蛮欢迎的,但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要开在自己的楼下,不希望来来往往的客人影响到自己单纯的居住空间,每次看到门口摆着一堆的鞋子,就会向大楼的管委会举发,结果搞到友人的经营陷入了困境。这事儿是因为居民对公共空间的宁静与进出的单纯,有非常强烈的「切身感」。
另一个友人自己当老板,下面有40多个员工,他很感叹的对我说,全公司里唯一全年无休的人就是他,员工累了、病了、心情不爽都可以请假,时间一到准时收东西走人,好像公司赚不赚钱完全与他无关。俗语说:「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这种人真的只敲钟,啥事都不管,不管木鱼已经坏了,不管佛像前的案头灰尘有多厚,不管净瓶里的鲜花早已枯萎,这是因为没有营造出一种组织中的切身感,所以每人只会自扫门前雪。
谈一个已逝的台湾台塑集团创办人王永庆的故事,在许多年前的某个周日,他在自己所创办的明志技术学院视察时,看到有3个工人在铺草皮,不过他们工作的方式很散漫,这对于以成本及效率为着的王永庆而言,实在是难以理解,于是他转身趋前问工人:「在这里铺草,学校一天给你多少工资?」工人回答:「每人每天60元。」王永庆又问:「这些钱够不够生活开销呢?」工人很感慨的说:「这点钱哪够啊!我们只是利用田里闲暇时,做一些小工来贴补家用。」王永庆听完说:「假设我多给你们一倍的工资,也就是每人每天120元,你们能完成更多的工作吗?」工人答:「真的吗?如果真的有120元,我们负责做出3倍的量。」
因为董事长的应允,学校给了每个工人120元,不过令校方惊喜万分的是工人完成的是原先3倍半的工作量。如此算下来,学校不只更迅速的完成了工作,相对的也省了些钱,因为工作的心态调整了,切身感产生了。
企业经营里,随着企业规模日益壮大,人员也越来越多,因为层级多了,工作分工更细了,员工对企业的切身感就渐渐淡薄,尤其是在大环境不好的时候,许多公司都在精简人事,这时营造公司上下一体的思想就份外重要,调整一下制度,让员工可以创造自己的利润,而不是个局外人,员工也要认同企业的存在,要做一个有附加价值的人,才不会被竞局所淘汰。
这年头,和尚真的不只要撞钟,在撞完钟之后还要展露笑容,广迎八方信众,这才是个与寺庙有切身感的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