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心「伊阿苟」

(2009-04-15 10:24:27)
标签:

教育

分类: training

< 沟通大代志>

台湾的果陀剧场在成立二十周年时推出了一出精彩的舞台剧【针锋对决】,故事的内容来自莎士比亚的作品【奥塞罗】,一位年轻貌美、温柔忠贞的女子黛丝嫁给了奥塞罗,奥塞罗是一名善战的将军,然而好日子并不长久,因为奥塞罗在拔擢人才时,并没有选择掌旗官伊阿苟为副将,伊阿苟因此怀恨在心,不时在言语间加油添醋,甚至更以奥塞罗送给黛丝的定情手帕为陷阱,让奥塞罗以为黛丝与副将卡西欧有不可告人的关系。戏里面我们看到人性中的嫉妒,看到了伊阿苟如何用话语蒙蔽了奥塞罗的双眼,当然【奥塞罗】最后是以悲剧收场。


演奥塞罗的是国内知名演员李立群,而演那个坏到骨子里的伊阿苟的则是金士杰,这两大王牌的演出实属难得,不过今天不谈演员们出神入化的演技,而要来谈「伊阿苟」这个角色。在我们的组织与团队中有些人很会「沟通」,很会把一件事只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方式说,而且很容易在传话间造成更大的猜忌,他们大多看起来是好人,而且会让你觉得他应该是属于自己人,却没料到这种人对团队的互信破坏最大,所以小心「伊阿苟」,别让自己成了伤心的奥塞罗。


「伊阿苟」这种人在团队正式会议中,会表现出正直以得到领导人的信任,他们有很好的表达能力,不管是表情、声音、语调上,他们都是最佳外交官,也很懂得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在会议结束后,在其它人等不在现场时,他们会走到你的面前对你说:「有一件事,我不晓得应不应该告诉你?」对方的踌躇会让你觉得事有诡异,于是你放下了手边的工作听他所说的事,他会站在关心你、怕你受伤害的角度,于是你开始对一些人事物有了先入为主的看法,一旦有蛛丝马迹出现时,你会很容易踏上对方给你预设的思路,你甚至会很感谢这个「伊阿苟」,却浑然不知已经中了对方的离间计。
「伊阿苟」这种人说话会断章取义,会见缝插针、遇洞灌水,有时还会放大效果,搧风点火的结果,往往轻易的铲除了敌人。对一个组织领导人而言,我们要掌握每一个人的状况,更要懂得分辨什么是「良言」?什么是「谗言」?因此任何消息都必须要能够有方法「求证」,在没有得到完整的信息前,绝对不要相信一个人的片面之词而贸然采取行动。


在历史里有一个「郑袖割美人鼻」的故事。话说战国时期魏王送给楚荆王一位美女,荆王十分喜爱这位美女,对其疼爱有加。荆王的天人郑袖十分嫉妒,担心未来失宠,于是表面上装得比荆王更加喜欢这位「妹妹」,有漂亮的衣服、好吃好玩的东西,都先想到这位美人,这种宽容大度的作法果然受到荆王的赏识与信任。当郑袖知道荆王不会怀疑后,便找机会对美人说:「有一件事,本来不该说,但是为了你好,我还是得说,我们的荆王真的很喜爱你,但是最讨厌的就是你的鼻子,下次经过荆王身边时,记得要将鼻子掩起来,这样荆王就会永远喜欢你了。」


美女听了郑袖的提醒之后,感动万分,就照着话做了,这种怪异的举动让荆王十分不解,就问起了郑袖缘由,郑袖一直不愿答复,此点更让荆王起疑,在多次追问下,郑袖才说:「美人之所以掩鼻而过,是因为不喜欢大王身上的体味。」想必郑袖在荆王面前说这段话时,一定「表现」得天人交战。而最后的结局是荆王勃然大怒,下令把美人的鼻子给割了。所以「伊阿苟」那种人男女皆有,他们的好心来自私心,有时候领导者必须要能了解一个人行为背后真正的动机,除了表面的动机之外,还有隐藏的意图,如此才能强化团队的体质。


在过去的工作经验里,当有类似「伊阿苟」这种言语出现时,我会倾向于约双方当事人来谈,很有技巧性的发问来获得我想得到的证据,结果我发现有80%以上的事都是误会,都是以点盖面的结果。因此如果有你觉得不可思议的事发生时,千万要保持冷静,我们除了要思考事物的发展脉络之外,更要体察其背后的动机,要不然你就中了「伊阿苟」的圈套了。


我们希望每一个人都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然而有些人太会讲话了,却让人有种莫名的担心与恐惧,因为过多的话术会让人看不到真心,选择性的二手传播可能变成挑拨是非的原凶。做一个组织的领导者,首先要去营造出一个公开的沟通平台,让问题能够完整的呈现,让大家都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任何「密室会谈」的沟通,都会对互信造成危害。


莎士比亚的【奥塞罗】让我们相信,人的话语可以不用刀剑,就把人逼入绝路,而这样的故事、这样的人,仍会在你我的组织里出现。小心你身边的「伊阿苟」,更要提醒自己别成为那个没有好下场的「伊阿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