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愤怒,也是人生的一堂课

(2007-06-11 10:12:08)
 

< 习惯领域>
--- 人类的「替罪羊」行为

王建民在美国大联盟的表现让全世界更认识了台湾,会让大家觉得这位台湾投手能在激烈的棒球场上创造佳绩的关键,除了他的伸卡球之外,就是他沉稳冷静的个性,他总能在危机中沉着应战,也不会有极度自信的拉弓动作,王建民不论是进场或是退场几乎都是一致的表情,只有在一次的比赛中,王建民因为对手击出了再见全垒打而落败时,在走回休息区的瞬间,愤怒的将手套重重的丢在椅子上,藉以抒发自己心有不甘的情绪。

 

其实当事情的发展不如我们预期时,我们都会产生压力,而这压力解除的方法也是有习惯性的,在社会心理学中,我们可以称之为「替罪羊行为」,游伯龙教授把它视为人类行为通性之一,也是人们的习惯领域的核心,几乎每个人类都会在不知不觉中运用出来。

 

游教授将此行为解释为:「当人们烦恼或恼怒时,在不知烦闷的根源,或知道烦闷的根源、但不敢对根源进行攻击的情况下,就往往倾向于寻找烦闷恼怒的替代品,进行发泄或出气,这就是替罪羊行为或代罪羔羊行为。」

 

譬如爸爸在办公室里被老板骂了一顿,心中有了烦闷与恼怒,这种压力无法向老板回击,只好循最小阻力解,回到家里对妈妈小题大作、藉题发挥、故意吵一架,做父亲的压力解除了,但却换妈妈有烦恼了;妈妈也需要发泄,看到孩子坐在电视前看电视,却不去房里写功课,于是也把气出在孩子身上;孩子嘟着嘴把电视关了,回到房间,把房门重重关上,以发泄心中的不爽;「碰」的一声,把书桌下的狗给吓醒了,不禁「汪!汪!」的叫了几声,小孩子听到狗叫,心中更火了,狠狠的踢了狗几下;狗惊慌的奔向门外,心中也是一肚子大便,看到猫大摇大摆的走过去,觉得这家伙大嚣张,于是就去追猫,而猫就去捉老鼠,老鼠去找蚂蚁……。这种行为也印证了人们都有一种倾向,那就是对自己最亲近的人最没有礼貌,尤其是父母亲、孩子或配偶。

 

以前当兵时,师长可能到军团开会,结果被钉得满头包,回到师部以后会下电话记录给营长,当营长被K之后回到营部,会邀集各连连长来K,连长回到连上也因循这种人性,把全连集合起来,然后找出代罪的羔羊。在社会上若发生重大伤害事件,像「八掌溪事件」、「拔河断臂」、「白晓燕命案」都有相关负责主管下台,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化解社会舆论的一种方法,当然这些主管的代替行为也容易为此事件划下句点。

 

一般而言,男女生碰到压力时,他(她)们舒解压力的方法也不一样,男生可能会飚车、抽烟、喝酒、看电视、打电动或是闷不吭声,而女生则习于去血拼、吃东西、睡觉、打电话诉苦、或是一刀剪去三千烦恼丝,更糟糕的是有人用毒品或自残的方式把气出在自己的身上。在此我们要重申,人都是有情绪的,但一个成熟的人能善用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而不让自己的压力毁了自己的功德林。

 

游伯龙教授也特别指出有效防止或降低替罪羊行为的方法:
一、正确认识,力求不用:替罪羊行为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就像特效药一样,它或许在短时间之内能释放情绪与压力,但是也代表它往往会有许多后遗症,这些副作用更不能轻忽,因为它在未来所付出的成本会更大。

 

二、针对根源,对症下药:如何看待人生中常常出现的烦恼呢?有的人选择逃避,或给自己许多合理化的借口,对于那些强大的压力源,我们如果不有效的抬起头来,我们的能力与信心都会降低,因此圣严法师教诲大家要学习「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才是真正的慈悲与勇气,才是真正的化烦忧为智慧。

 

三、制造阻力,不当羔羊:当经济不景气,公司决定要裁员时,谁最容易成为第一波被裁的代罪羔羊?我相信所有的经营者都会有共识,就是最没有竞争力的人会先让他走路,如果一个员工一个人可以当两个人甚至三个人用,那么代表他平常就是一个乐于成长学习的人,他仍然不断的吸收与工作领域相关的专业知识,就像外语的能力、计算机使用的能力、以及一个人协调沟通的能力,这些都有益于增加阻力,而不容易变成裁员下的犠牲品。

 

四、公司的诉怨程序:有许多代罪羔羊行为的产生是因为制度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在组织层级上很容易让位低的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为了化解这种心结,许多的企业都会在内部或公会设有申诉的管理,以前服役时,在管理上我们也会向刚下部队的倡导申诉电话与邮政信箱,以避免不当的人事管教。

 

人生是一种修行,在每一个负面的情绪下,都在考验我们如何有效的化解,从古到今我们可以明白的发现,愤怒有时是人们超越极限的引爆点,但错误的发泄怒气却是冷却怒火最糟糕的方式,在丹尼尔高曼所写的EQ一书中曾说:「发作时常会使情绪中枢火上添油,结果只是更加愤怒,或使愤怒的情绪更加延长。比较有效的方式是先冷却一段时间,然后以较建设性的态度与对方面对面找出解决方案。」

 

有人曾经问一位西藏高僧如何处理愤怒,他的回答是:「不要压抑,但也不要冲动行事。」不压抑又不伤人的方式有很多,包括深呼吸、放松肌肉、去户外走走,或是打球、慢跑、上健身房。我自己则是偏好阅读,当走到一家很有气氛的书店时,你会发现自己是渺小的,再大的苦恼在书里一定可以找到答案,另外我也有写日记的习惯,那也是一种暂停愤怒的方式,甚至我会试着把该事件写成一篇专栏的文章来提醒自己,所以每一个事件还会让我赚到了稿费及版税,想到这里,你就会觉得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是人生重要的一堂课,而愤怒也不例外。

行动就是力量:
一、检视会让自己烦恼或愤怒的原因。
二、检视自己处理愤怒的习惯为何?
三、那些人是你的代罪羔羊。
四、有愤怒时请记得深呼吸或暂时离开现场。
五、保持学习,让自己更有竞争力。
六、让员工有排解情绪的管道或空间。
七、谅解的心就是最佳的灭火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