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领域学说主要谈的是行为与决策的关系,无疑的,人类的行为与决策都与大脑息息相关,所以习惯领域脑和心的运作是密不可分的,若把人脑比喻成计算机,计算机能产生效用的关键在于其中储存的程序,人脑中也储存着许多的程序软件,有些是我们主动输入的,也有一些是我们不经意吸收的,这些储存在脑海里的人性软件,都是由脑细胞排列组合而成,像是交织的网状,我们简称为「电网」。
游伯龙教授在习惯领域学说中对电网的描述是:「我们的想法、概念和信息是用脑细胞明暗的电网来表示,使用越多、电网越多,越强就越容易取出。」
人类到底有多少的脑细胞呢?在【学习革命】一书中,有段精彩的描述:「你的脑是中兆个脑细胞所组成,每个脑细胞各有一个中心并有许多的分枝,而每个分枝都有许多连接点,每个脑细胞都和其它脑细胞紧紧拥抱在一起,将信息在脑中前后左右来回交互传递。」这种脑细胞可产生的连结数目,甚至比宇宙中存在的原子数目还要多。
虽然有上兆个脑细胞,但是我们并没有完全在使用,我们所使用的比例是很低的,因为在人类的学习本能中,我们透过四肢、透过眼耳鼻舌身意,都会倾向于由旧的经验来累积。就像有一座山,第一天下雨时,雨水会顺着地势由高而下,因为重力关系,就会在地面上留下一条水流的路径,第二天又下雨了,水流会很自然的朝原先的路径向山下流去,于是一条小水道变成了水沟,长时间累积就形成了江河,那些脑内程序(电网)的重复,就让人们的思想、行为、情绪成为一惯性,当然,人的性格也于焉形成。
从小到大的学习,这些知识的累积都是电网形成的来源,这些是我们主动得来的,我们也会不知不觉吸收了一些负面的讯息,像是不良的电视节目或书刊,所以孔子才会强调「子不语:怪、力、怪、神。」如果一个人脑袋里都是负面的讯息,就好比一部中毒的计算机一样,他会散播影响其它功能,就像不良的计算机会腐蚀我们的心智一样,若要成就自己,我们就必须要选择一些有用的、积极的、光明的「Input」,而「Output」自然就是能帮助我们达到理想的正向心智与行动。
光输入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训练自己,常常使用它,才会让电网变强,就像我们小时候背九九表,因为不断的背诵,即使年纪再大,我们都可以不加思索的回答出正确的数字。韩国有一位篮球神射手李锺熙,曾经到台湾来打过职篮,以前看琼斯杯篮赛的时候,最怕的就是这个人,因为他几乎任何位置都可以神射得分,原因无它,他每天都要求自己要投进一千颗球才会休息。再看奥运金牌选手,不论是跳水、体操,他们能获得奖牌,都是多年下来不分晨昏的苦练,这种重复的动作变成一种本能的反应,就像习惯成自然一样,也是这种本能的反应,就这些杰出的选手可以无畏于临场的压力,依然能将良好的训练结果表现出来。
退伍近二十年,我依然还记得九月叫军纪教育月,还会唱军纪歌,因为在那个月份几乎每天都要唱。许多人刚入伍为了分解枪枝搞得紧张兮兮,可是一旦搞熟了也代表变老乌了,即使在黑暗中依旧可以精准的完成此任务,原因也是一样---「重复为习惯之母」。
重复很好,让我们有了知识与技术与专业,重复也佷麻烦,让我们受到制约,电网重复所养成的习惯很好,让我们具备了能力,但也使我们执着而不知变通,习惯领域学说最大的功能就在于让我们可以从此刻开始,警觉习惯的威力,让我们从习惯领域的奴役变成习惯的主人。
即知即行
一、拒绝不良信息的进入,包括媒体及不当场所。
二、背诵一些励志的格言,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背诵一些经典。
三、观察有哪些重复又不自觉的想法与行为,看看它是帮助了我们还是阻碍了我们。
四、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要有美好的心灵要「常思一二,不想八九」,就能培养积极正向的习惯。
五、如果是好的习惯,就持续去做,不要受到别人影响,因为「成功者,习惯之积也;习惯者,成功之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