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知道多少莎剧的原型故事?(郑纳新)

(2019-07-24 12:10:37)

笔按:先谢东方出版中心副总编辑纳新兄邀约,使拙著《莎剧的黑历史——莎士比亚戏剧的“原型故事”之旅》得以出版;再谢他于今日《中华读书报》“书博会·名编荐书”亲荐此著。

我们知道多少莎剧的原型故事?(郑纳新)
                                                          (东方出版中心2019年4月出版)


我们知道多少莎剧的原型故事


郑纳新(东方出版中心副总编辑)


莎士比亚戏剧在我国读者中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但有多少人知道莎士比亚戏剧后面还有一大批罕为人知的原型故事?又有多少人真的明白莎士比亚是借鉴还是抄袭别人的故事?我读到傅光明兄的新作《莎剧的黑历史——莎士比亚戏剧的“原型故事”之旅》电子稿时,就感到很是惊异,在莎士比亚戏剧后面还有如此丰富的源流故事和转化创造的奇迹,而他又展开得如此清晰、如此有趣,这在专深的学术著作越来越缺乏生趣的今天,可谓非常难得。

作者直接选取我国读者熟知的莎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及其浪漫抒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九部主要作品,对其“原型故事”追根溯源。从暗黑莎翁切入,以莎士比亚写戏时顺手擒来的素材来源与戏剧文本的展开深入浅出的对读,揭示莎剧鲜为人知的“黑历史即莎没有一部戏不是从别人那儿和别处借债,同时又展示莎士比亚点石成金、补笔神功的编剧天才及由此编创的艺术魅力。

作者具体分析了莎氏的创造性转换,文本用事实,爬梳莎翁在借鉴“原型故事”上的天才手笔莎士比亚如何把一个或多个“原型故事”通过自己的创造性转换,进而变成后世读者误以为原创的莎剧。这些被时间和一代又一代读者无情抛弃的一个又一个“原型故事”,因莎剧获得重生。换言之,莎士比亚以其编创天才使所有来为所用的原型故事,得以投胎转世变成莎剧的精神血肉如考察《威尼斯商人》的原型故事,作者《十日谈》中的犹太富商麦启士德《格鲁图斯的歌谣》中犹太人《演说家》中的犹太人《马尔他的犹太人》中的犹太商人巴拉巴斯与《威尼斯商人》中的犹太商人夏洛克,逐一比对,进而肯定“在挖掘人性的丰富和深度上,莎士比亚自然更胜一筹”,指出“莎士比亚艺术化地为夏洛克同基督徒的对立,提供出真实、广阔的历史与时代背景”,更认为“夏洛克作为一个艺术形象,多元复杂而又精彩深刻”,“作为威尼斯商人的夏洛克,首先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人,其次才是犹太人”,“命运则更令人心生酸楚,从喜剧发出来的笑,也含着泪”,他非要割安东尼奥胸口处的一磅肉复仇雪恨,寄托着他身为犹太人的“民族自尊”。傅光明特意指出夏洛克在法庭论辩那场戏中的最后抗辩,“事实上,又何尝不是此时已无助无靠的失败者夏洛克残存的最后一点儿可怜的尊严”。这种精密的观察显现了文献通览、考辨与诠释的深厚功夫。

挖掘莎剧的黑历史考察了莎剧源流,绘制莎剧原型故事的清晰图景,又大大拓展了多元而丰富的莎剧时空,并使这些一般读者无缘谋面的“原型故事”,经由莎剧从“暗黑”走向光明澄清了莎剧所独有原创性展开了历史上丰富的精神存在和文学存在。莎士比亚的原创只属于那个时代,但莎士比亚戏剧属于千秋万代。我想,这便是傅光明所说的世界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巨大的无法超越的莎士比亚现象

我们知道多少莎剧的原型故事?(郑纳新)

傅光明本是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者,孰料进入21世纪以后,他以一个华丽的转身,将20多年沉潜莎士比亚研究的成果转换为莎剧新译和莎剧研究。他的莎剧新译9种(即四大悲剧、四大喜剧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和他研究莎剧的著作《天地一莎翁》《戏梦一莎翁》都已出版,受到海内外的高度好评。这部新作以其特有的创见、精密的观察和有趣的表述,将会引起更大的关注。我在征得光明兄同意之后,将它列入我们东方出版中心近年推出很受读者喜欢的文学馆丛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