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通俗”的莎士比亚与通俗的戏剧艺术(赵忆彤)

(2019-07-20 15:46:04)

笔按:师者付出辛苦,学生回应甘甜。师生同乐乐。来自“国科大”赵忆彤的课堂作业,其专业是“高大上”的神经生物学,这对我真是死也学不会!

“通俗”的莎士比亚与通俗的戏剧艺术(赵忆彤)
                                                               (苏格兰爱丁堡亚瑟王座)


通俗”的莎士比亚与通俗的戏剧艺术

 

                                       赵忆彤生物物理所

 

莎士比亚一直以来给我的印象都是浪漫的、高雅的、底蕴深厚的。几乎概括了所有我对经典文学的认识。傅老师《莎士比亚的戏剧世界》这门课打破了我以往对莎士比亚的“高大上”的几乎神化的崇拜态度,而让我看到了更加真实、更加平易近人以至更加深刻的莎士比亚。老师在课上一直强调“原味莎”,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莎翁时代的剧院是不入流的、低俗的,或许要类比于今日的酒吧夜店,上流社会的贵族小姐们要蒙面化装才可以去观赏。而莎士比亚,作为一个演员出身的剧作家,成功地把自己的剧场经验应用在剧本创作中,他熟知所谓“底层的笑点”,也知道怎么改编出扣人心弦的剧情和更具戏剧张力的人设。

 

老师在讲莎士比亚的那些“低俗”玩笑的时候,我总想起日本的搞笑艺人。他们在电视屏幕上扮丑搞怪,有时讲带颜色的笑话,用下流的玩笑整蛊他人,最初接触日本综艺的人都觉得他们与那些光鲜的主持人演员歌手格格不入,搞笑艺人的娱乐是低俗的、不入流的,就像莎翁时代的剧院。但仔细了解之后发现并非如此。那些搞笑艺人很多都有高学历、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用一位演员的话说,“搞笑艺人需要懂很多东西,再把这些知识道理用有趣的方式传递给观众”。因此,莎翁那些带颜色的“梗”和他要传达的人文情怀密不可分,只看到了莎翁剧作中的“黄段子”或者将他强行高雅、高贵化,都是曲解了莎翁的本意。

 

前不久有一档推广歌剧音乐剧的综艺非常火爆,将剧场艺术带入了更多人的视野。许多观众因为这档节目走进剧场,但也在剧场爱好者中引发了一些争议:将这么多“综艺粉”带进高雅艺术的剧场是不是可取?不可否认,戏剧本身是有门槛的,但如今它最主要的门槛并非来自欣赏能力而来自票价。我国以前听戏瞧话本子不需要门槛,莎翁那个时代进剧院也没什么门槛。莎士比亚在莎士比亚的时代,他写的不是拗口的“古英文”,他的庄重与优雅也留给了十四行诗。他叙事与文字技巧丰盛于戏剧本身,用傅老师的话说,他就是一个通俗作家。我想,类比到现在,大概就是宁财神马伯庸(当然这二位与莎翁没什么可比性)。因此,无论是从戏剧本身起源还是剧场的角度,都不应该对掏钱买票的观众挑挑捡捡。

 

但通俗艺术不代表不能体现高雅的艺术价值。莎士比亚的确通俗,而他对故事的改编、人物的塑造也的确对得起他的大师名号。老师上课提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一个“原型故事”里,罗朱二人从相识到殉情经历了个月,而在莎舞台上,剧情只用了短短三天。莎翁塑造了剧粉眼中可爱的茂丘西奥,也给朱丽叶安排了一个漂亮的小阳台——在我看到的演出里,那个小阳台罗密欧可以从环形台阶登上,也可以在要被发现时一跃而下。这些都是在一个通俗舞台中所体现的匠心。更不用说他在自己的剧本中对生死、自由与爱这些永恒主题的诠释,以及对善恶的边界、人性之复杂和种种社会现象值得深思的探讨。下流话,性双关他是通俗得不能再俗的通俗作家。但他写了好故事。深刻,逶迤,自挺拔的好故事。

 

莎翁是大师,在于他尊重了自己的观众,他相信观众的品味于是才能将大雅融于大俗。而这一点值得如今所有的剧场艺术工作者学习。不必逢迎也不必傲慢,艺术本身的“无用之美”就是艺术唯一的门槛。任何能够欣赏的人,能从中获得思考或只是单纯因为一个俏皮话发笑的人,都是好观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