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漳州林语堂纪念馆“世界语堂 语堂世界”主题展开幕式上的致辞(5月14日)

(位于福建漳州芗城区天宝镇五里沙的语堂故里)
各位来宾、各位博物馆业界同仁、各位朋友:上午好!
一年一度,由中国博物馆协会文学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学博物馆主题活动,今天在漳州林语堂纪念馆“相聚·相约”。

(2018年中国博协文学专委会“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
从姓氏来说,福建是林姓大省。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福建诞生过一些赫赫有名的历史、文化人物,其中有几位,我们至今耳熟能详,比如: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以其别样的翻译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产生过深刻影响的林纾(林琴南);曾担任民国开国参议院议长的林森;“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民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林觉民的哥哥、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林长民的女儿、享有“民国第一才女”美誉的林徽因;被誉为“万婴之母”、“生命天使”的林巧稚。除此,还有一位林姓文学大师,他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林语堂。

(语堂先生祖厝,即祖宅。)
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仅透过字面来理解,我以为,这其实是告知我们博物馆人,应如何在全媒体时代,使我们的文学博物馆运用“新方法”,把“新公众”“超级连接”起来。新媒体何尝不是新公众。不开玩笑地说,我们有没有能力把文学博物馆变得全能起来呢?这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比如去年,我曾在英国一个很小的古罗马遗址博物馆,第一次以VR的方式体验到我作为一名“新公众”,借助这奇妙的“新方法”,与这小小的博物馆“超级连接”起来。其实,一个小博物馆就是一个大世界。

(语堂先生父母的合墓)
如前所说,语堂先生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他不仅创造出自己卓越的文学世界,让世界了解语堂,更让世界通过他的书写,了解中国的文学、历史。这次林语堂纪念馆举办的展览和研讨会,主题都是“世界语堂 语堂世界”,即在于凸显语堂先生作为中国作家的世界性。

(仿佛语堂先生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在主题展之外,还有一个语堂先生的故居展和另两个具有史料价值的文献展。故居展的这个创意很妙,堪称大手笔,是把语堂先生在台北阳明山的故居按原样复建。置身其中,仿若亲临阳明山一样。这不是漳州语堂先生故里和台北阳明山之间一种美妙的“超级连接”吗?

(此为位于台北阳明山的语堂先生故居)
两个文献展,一个是贾俊学先生的个人收藏,一个是臧伟强先生的个人收藏。

(身穿非正装郑重宣布“笔墨留痕”开展)
总之,此次活动再一次令我生发出这样的历史感,即历史不应当仅仅是史学家独坐书斋自我陶醉于翻阅史著、检索卡片的精神活动,而是应当努力去寻找、构建起一个崭新的“活着的”世界,让历史真正“活”起来。

(位于平和坂仔镇的语堂先生故居门前的“全家福”)
在此,请允许我代表中国博物馆协会文学专业委员会,向此次活动的另一主办单位中共漳州市芗城区委宣传部;向两家承办单位漳州市芗城区文联、漳州市芗城区林语堂纪念馆,协办单位林语堂文学院;向两个文献展的协办单位冰心文学馆,表示真诚的感谢。我还要特别感谢为此次活动付出辛劳的林语堂纪念馆的林姓馆长林小连女士和她的团队。

(语堂先生故居)
最后,预祝“世界语堂 语堂世界”圆满成功。谢谢!

(相聚漳州、相约文学博物馆全体合影)
1895年10月10日,在这里出生。

1976年3月26日,在这里去世。

语堂先生说:我的家乡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