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夏洛克的独白(王莹)

(2017-06-30 17:19:41)

 

夏洛克的独白(王莹)


笔按:今天又收到一封信——“夏洛克的独白”。是“国科大”选修我的莎士比亚课的学生、物理化学专业出身的王莹交来的作业。这份作业太妙了!王莹在以“夏洛克的独白”方式,替夏洛克洗冤呢!好玩儿,有趣!


                                   夏洛克的独白

朋友:

您好!我是莎士比亚著名喜剧《威尼斯商》中的犹太商夏洛克,借莎翁401岁日之际想做下自我剖析,洗白我 学史上四吝啬鬼之”的形象,说实话,这样的描述实在与我真实的形象相差甚远,希望通过这封信让你们对我有个全新认识,即使不是“全新认识”,起码也是个有的冲击。

作为伟戏剧家莎⼠比亚的著名喜剧,《威尼斯商》中的第幕法庭对决被幸运地选了小学语课本,我这个非要割掉的吝啬犹太商很快就臭名远扬,成为学史上四吝啬鬼之⼀。相信我的吝啬鬼形象已经在你们中根深蒂固,每当想起我,你们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个爱财如命、极端残忍、恶不赦、毫怜悯之的吝啬犹太老头。但是只要你们看了完整的电影或者读过戏剧本,了解身为犹太的我受到的种种不公平的对待,知晓事情的前因后果,你们就会明白对我的认识显然有失偏颇,我真实的形象更加复杂和丰满,非得番细细的解读才能道出。

也许你们只看到了我身上的吝啬和残忍,并未深究我吝啬和残忍背后的原因,这些原因往往比表象具有更重要的意义。首先,那些基督徒们歧视我仅仅因为我是名犹太,仅仅因为我信仰犹太教,仅仅因为我是一个利贷者,他们认为放利贷是道德上的罪,放债不需才智本钱,便可赚取暴利,贪婪和吝啬是对于我们的普遍印象。可实际上,利贷也是基督徒们逼迫我们犹太人做出奈选择。我在威尼斯这个城市承受着各种歧视和不公,我们犹太因受迫害不敢置产,只得收集巨量现,以放债收取额利息为。安东尼奥那个可恶的基督徒,好多次在交易所里骂我,说我盘剥取利,我总是忍吞声,耸耸肩,不屑与他争辩,因为忍受迫害本来是我们民族的特。他骂我是异教徒,杀的狗,把唾沫吐在我的犹太长袍上,只因为我用我自的钱博取个利息,只因为放利贷不符合他们基督教的教义(第幕第三场)面对这些,处于弱势地位的我只能默默忍受,没有尊严地存着,从反抗。

与这相比,让我更加法忍受的是那些基督徒对我们犹太教的蔑视,他们仅仅依据宗教和种族就认为我们不道德、残忍吝啬,相信这种评判式在任何时代都令人无法忍受。我信仰犹太教是我的自由,那些基督徒们却对我们的宗教信仰和式指指点点我过着节俭、清贫的活,他们就喊我吝啬鬼,难道像巴萨尼奥那个浪荡的基督徒样过着奢靡浪费的活、为追求阔小姐不惜让朋友作出牺牲吗?他们基督徒的种种为在我们眼中同样不屑,无法忍受,但我们对此只是默默忍受。我为了保护挚爱的女儿杰西卡不受基督教的影响,严禁她和基督徒来往,可她最终还是与基督徒洛伦佐私奔,并带了我苦积蓄的一大笔财产,我感受到物质感情上的双重背叛。我默默忍受的所有迫害和内积蓄已久的仇恨、怨怒终于爆发,下决心一定要抓住安东尼奥逾期不还钱的这个机会依靠法律的公正毫不留情地割掉他胸口,给我再多财产我不要。

 

所有这些促成了你们所熟知的法庭上残忍、吝啬、毫怜悯之的我我因为放债和宗教信仰备受歧视,没得没有尊严,失去了女儿和巨额财产。作为被压迫者,我心里一直惦记着,一旦有会,我就成为豪横、不软弱的反抗者,用你们所谓的公正对你们这些基督徒们做出情的反击。正如莎翁在第三幕第一场为我量身定制的那段经典独白“犹太人就不长眼睛吗?犹太人就没有双手,没有五脏六腑,没有身体各部位,没有知觉感官,没有兴趣爱好,没有七情六欲吗?犹太人不是跟基督徒一样,吃着同样的食物,同样的武器会伤害他;身患同样的疾病,同样的医药能救治他;不是一样要经受严冬的寒冷和盛夏的酷热吗?……而你若欺侮了我们,我们能不报复吗?既然别的地方跟你们没有不同,这一点跟你们也是一样的。假如一个犹太人欺侮了一个基督徒,他会以怎样的仁慈来回应呢?复仇!假如一个基督徒欺侮了一个犹太人,那犹太人又该怎样以基督徒为榜样去忍耐呢?没说的,复仇!……”(傅译)如果你们认为受歧视、受迫害的们应该起来反抗,如果你们认为应该履行自己的承诺,为自己为负责,你们就会认识到我“吝啬残忍”合情合理,并非仅仅出于内心的残忍。

然而,由于波西亚假扮年轻法官机智应对,我最后不仅非但没得到安东尼奥的失去了财产,同时得知女儿改信基督教,并和我心底一直憎恨的基督徒私奔,我落寞的心痛苦之极,也更加憎恨那些基督徒的狡诈、欺骗这样的结局对于我,十足的悲剧吗?不错,它是一部基督徒的喜剧,对于犹太人,它却有不甘的悲剧。悲剧还是喜剧取决于你站在什么位置和怎样的角度。

最后,我想给朋友们些忠告:每个对于学作品的解读,都折射出自己的思想,“千个读者,就有千个哈姆雷特”早已成了俗话。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在《哲学的慰藉》中写道:“每个在书中只能读到他内已有的东西”。也许这就是莎翁戏剧的魅所在,莎翁不会直接告诉我们他所想表述的含义,他都是通过剧中物的行言行举止道出,具体的领悟又需要对作品创作背景、原型故事的了解以及个人丰富阅历的支撑。希望你们不要再人云亦云,要通过自己的探索对作品有独特的见解我今天的自我剖析只抛砖引,希望对你们日后解读莎翁戏剧有所启迪。

 

                                                        您诚挚的威尼斯商夏洛克

                                                           2017年6月30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