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世界里的赵清阁与老舍(续七)——2010年6月20日,一个特别的日子
(2011-09-09 09:51:42)
标签:
杂谈 |
从韩秀的信里,我感受着两种完美地契合在一起的率真性情,一种便是这样的“强悍”,另一种便是落在人性细微处的浓浓的“体贴”,也是呵护和关爱。
2010年6月20日,对我是个值得记住的日子。我想,当我到垂垂老矣的暮岁,回眸一生中值得怀念的日子,一定少不了有这一天!
这一天的上午,在北京,在我所供职的文学馆的多功能厅,我主持完了最后一场讲座。这个讲座的全称是“中国现代文学馆星期日公益演讲——在文学馆听讲座”,我从2001年2月18日到这一天,共策划、组织、邀请并现场主持了261场讲座,主编出版了文学馆讲座丛书近30本。这是我的一项工作,尽职尽责是本分,也没什么好多说的,只想简单地说三点:第一,单从数字看,在这几乎是“十年辛苦不寻常”的时段,至少有261个星期天的上午,我是在这里,这样度过的。第二,我对这个讲座有感情,因为我爱它,我为它真诚地投入了生命中的相当一部分精力。得失寸心知!第三,我与约200位演讲者大都成为了亦忘年、亦师、或亦友的朋友,他们的学术思想和术业造诣对我的学术甚至生命成长,产生了挥之不去的深刻影响。这“十年”对我是难忘的!
这一天的上午,甚或是一整天,在华盛顿近郊维也纳小镇韩秀的家里,韩秀在整理清阁先生的书信;在为原来那八封信以外的另四封信一一写着“谨识”;最后把这些原件装进一个大信封,又给我写了下面这封信:
光明:
我拜托友人将这些文字带给你,是为了方便你完成论文,完成《老舍传》。其中,许多处在“精版”刊出时略去了,但是迟早你必得回复其真面目。那时候,你手中有原件,更有说服力。
我永远在盼望着你的到来,但是我对自己的健康毫无信心。友人在我家庭医师处工作,知之甚详。昨日,我甚至一度失明,留医一天,视力有所恢复,但是仍然模糊,不得已,用此笺纸,为的是写起来,间距较大,不至于乱成一团。在这种情势下,我希望这些文字早日抵达你手。同时,除了八封之外,我增加一些内容,因为清阁先生的生活还有其他的方面,你手中资料多些,总是好。
信纸上用曲别针别着张小纸,上书“此笺纸,手工制造,是台北造纸专家王国财先生特意为我做的,颇珍贵。”
信里提到的“精版”是指发表由陈子善先生主编的《现代中文学刊》2010年第4期的《书信世界里的赵清阁与老舍》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