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秦观苏轼婉约派爱情观赢得青楼薄幸名 |
分类: 读书频道 |

一
既然写到了苏轼,就不能不说说“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毕竟名师出高徒——豪放派的宗师怎么会教出婉约派的代表?
“苏子瞻于四学士中最善少游”,说明秦观是苏轼最得意的门生。长得帅嘛,当然人见人爱——你不要看到秦少游的名字,又是婉约派一代词宗,就以为人家像鹿晗。相反,秦观貌似更像“雷神”,高大生猛,玉面有须,苏轼笑他:“小人樊须(孔子的学生)也。”
这样的才貌仙郎,怎么也得有一段八卦艳史吧。于是,冯梦龙就在《醒世恒言》里编了个“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说是秦观娶了苏轼的亲妹妹苏小妹,新婚之夜必须对对子才能入洞房。而且还有苏轼的投石神助攻,让秦观最后用“一石击破水中天”对上苏小妹的“双手推开窗前月”。
胡扯!不存在哈。
苏轼根本没有妹妹,他倒是有一个姐姐,叫苏八娘,大苏轼一岁,因为长得可爱,人们也唤她为苏小妹。可是她奉父母之命,嫁给了表兄,并受到婆婆及丈夫的虐待,19岁产子后便抑郁而死。
秦观小苏轼12岁,苏小妹死时秦观才几岁?我数学不好,但明显不可能,况且秦观29岁时才第一次见着苏轼。
人家秦观是有老婆的好吗?她是江苏高邮本地富商徐成甫之女徐文美。当然,这可能也是一桩普通的没有故事的婚姻,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结婚后生个一男半女,再平淡也够生活一辈子。
所以少见有关徐文美的文字,秦观也没有写给妻子的诗词,大概对她没什么灵感吧。
二
激发秦观诗词创作灵感的,是那些青楼女子家庭歌妓,那是感情生活中最令他惊艳的华彩片段。所谓官场失意,情场得意,不是没有道理的。谁叫他最懂女人最有女人缘呢?
“人人都爱秦少游”,成了当时女性朋友圈心照不宣的slogan。
还没走上仕途之前,风流才子秦观,是达官贵人宴席上最受欢迎的座上客,特邀的明星嘉宾。在宋朝,流行狎妓养姬,家里没有拿得出手的歌姬,都不好意思请客应酬,万一被媒体曝光,那是要被黑的。
这不,杨州官人的宠姬碧桃又出来执觞劝酒了,笑语盈盈,情意惓惓。别人都推三阻四爱喝不喝,秦观不仅领其意,还反过来敬碧桃,劝其同饮。按照规矩,家姬只劝酒,不陪酒,所以主人说“碧桃素不善饮”。
可是禁不住秦观的盛情,碧桃豁出去了,她拿过秦观手中的巨觞长饮,并对他大胆表白:“今日为学士拼了一醉!”
坐下坐下,这有什么啦,少见多怪。
你没看刘太尉那位擅长箜篌的姬女才疯狂呢。“一阵白苹风,故灭烛、教相就。”趁主人上厕所,大风吹了蜡烛一片黑,她直接就扑上来,抱住秦观耳畔低语:“今天,我为学士您瘦了一半。”其戏份之激情,动作之猛浪,完全可以打码“少儿不宜”。
这边厢,在满座喝彩声中,秦观当即送碧桃一首词《虞美人》: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把身为下贱的碧桃比作阆苑仙葩,那是对女人最高的赞美与欣赏。关键是,秦观懂得姬人身陷乱山深处水深火热的难堪与寂寞。
你的偶像专门为你写一首歌,你能不感动吗?酒不醉人人自醉。可是醒来后又能怎样?那不过是她吵杂而失去自我的生命里的一次艳遇,是她寒沉的夜空中燃放的一次烟花,从此归于冷寂,正如主人所说:“今后永不令此姬出来。”
三
有人说秦观惯喜逢场作戏,处处留情。跟他有一腿的烟花女子,比电视剧的演员名单还多,天天上演艳情绯闻,简直可以养活几支狗仔队与多个自媒体。那个时候,秦观就是微博话题里的顶流。
但是对秦观而言,他是认真的,用尽了心思——都说婊子无情,认钱不认人,所以征服一个妓女的心,比征服妻子的心还难。他也曾一见钟情,他也想天长地久,可现实不允许啊。
话说秦观被贬郴州时,路经长沙,遇见艺妓义倡。此人善于歌咏,尤喜秦少游乐府,是秦观的铁杆粉丝。遇见偶像,那真是天大的惊喜,签完名合完影之后,必须热情款待,并且把秦观的作品都唱了一遍。秦观见她人美心善,也不管有没有人跟踪偷拍,竟双双入住酒店缱绻数日。
临别之际,伊人表示愿意红袖添香侍奉左右。秦观也答应她,待将来北归重逢,便是于飞之日,并赠送她一首《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首微信私人作品,不知道怎么被曝光后,经无数人转发,刷屏刷到爆,千古传诵,至今仍被有情人广泛引用。包括那些别有用心脚踩两只船的人,一边去追后任,一边安慰现任:“等着我啊,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关于这首词,一度还在微博形成#秦观为谁写歌#的热议话题,跟贴无数。
有人说是为夫人徐文美而作,有人说是为被遣的侍妾边朝华而写,有人说是送给官妓越艳,还有人说是为蔡州营妓娄琬、陶心儿而歌。更有甚者,说是暗恋小师母王朝云而抒发,果真电视剧看多了。
不管怎么说,赶紧献上你的膝盖吧!能将一个烂熟而俗艳的牛郎织女民间传说,提升到这等境界,值得点一万个赞,高,实在高。最重要的是,秦观对自古以来就困扰着人们的“爱情为何物”给出了一个完美答案:
爱就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情就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纵观文学历史,比较接近的答案,大概只有金元好问的那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但他也只答对了一半。
不过,元好问好像不屑于蹭这个热度,他对秦观的作品评价道:“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这就相当于说你打球像蔡徐坤。过份了哈!
好在还有大咖力挺。秦观应苏轼约稿为他在徐州所建的黄楼而作的《黄楼赋》,气足神完,颇得老师赏识,称其“雄辞杂今古,中有屈宋姿”。连政敌王安石也英雄所见略同,赞秦观的诗“清新妩媚,鲍、谢似之”。
能跟屈原、宋玉、鲍照和谢灵运四大高人相提并论,也是没sei了。
四
可以说,正是有苏轼和王安石为他打call,秦观才能两次高考落榜后又在36岁高中进士。
然后就是仕途上任,官至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国史院编修官等,都是一些没什么实权的官。可是仕途是一条不归路,尤其是文人当官,基本上都缺心眼,成为党争的牺牲品。
跟老师一样,秦观受到执政新党的排挤和打压,屡屡遭贬,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州酒税,后被罗织罪名贬谪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简直可以跟苏轼比南迁了,看谁贬得更远。
秦观抗击打的能力又没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强,只会哀叹时运,倍感精神痛苦,前途渺茫。看看他被贬郴州旅居客店时所写的《踏莎行》就知道其所处情形。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虽然《人间词话》的王国维对“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两句激赏,大V推荐,但毕竟是写虚的。下面两句才是写实的,“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被苏轼高度赞赏。
在秦观病逝之后,苏轼特别将这两句诗书于扇上,并题识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意思是说秦少游死了,拿一万个人也无法赎回他的命。真是痛惜!
是啊,郴江本来是围绕着郴山而流的,为什么却要老远地往北流向潇湘而去呢?因为耐不住寂寞,随波逐流?还是被卷入时代的洪流漩涡之中,身不由已?
到了郴州,秦观还对长沙伊人日思夜想。但戴罪之身,人命危浅,相聚又谈何容易?数年之后,哲宗赵煦崩,弟赵佶即位,向太后临朝,重用旧党臣子,待他北归途中,竟死于广西的藤县,连伊人的面都没见上。倒是那位艺妓有情有义,行数百里为秦观吊孝,哀恸而死。
如果他不为官任职,做一个自由作家,平时游山玩水发发热文,周末上个综艺做做评委,应该也是个霸屏的网红吧?看看他尚未出仕时的家居生活,完全是农家乐形象代言人。他还写了一首《行香子》,可以请小燕子姐姐赵薇来配唱,马兰山的坡姐谢娜也行。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五
可惜生活没有如果。官场一入深似海,从此风雨飘摇,人生浮沉。而仕途坎坷,到处是坑,更令他星夜兼程,寝食难安,“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秦观只能向前辈柳永学习,对酒当歌,拟把疏狂图一醉。或者步杜牧的后尘,寻向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在歌妓的怀抱中求安慰,一晌贪欢,赢得青楼薄幸名。
回顾自己的一生,秦观愿意用这首《满庭芳》作总结。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苏东坡直接批阅:“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
秦观由此得了个艺名叫“山抹微云君”,在文艺圈红得就像“岳云鹏”一样,大家都忘了他的本名叫“岳龙刚”。连他那个内向的女婿范温,都直接拿老丈人的名号当作自己的名片,出席宴会时,见没人理他,便站起来说“我是山抹微云的女婿”,一下就被围观了。
只是秦观本人,说起来都是泪。事业是“无边丝雨细如愁”,只能寄情声色,“自在飞花轻似梦”。可是一夜销魂之后,醒来不知道还有没有明天,顿时有一种绝望的破灭感,所以“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还不如辛弃疾呢!人家对感情的寻寻觅觅后,终有收获:“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不止是五百年,直到今天,直至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