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死!年薪50万还怕被裁?
(2019-06-23 15:46:01)
标签:
甲骨文裁员经济补偿金找工作年薪人才引进 |
分类: 职场频道 |
5月初,甲骨文中国研发中心因业务调整而裁员,导致约900名员工集体“阵亡”。这件事在职场引发地震,并且震波荡漾,余震不断,直到6月份还令人心有余悸。
“37岁,年薪50万,一夜被裁”,“37岁,年薪50万,工作10年,被裁掉只用了10分钟”的贴子在朋友圈里持续转发。文中满满充斥着“温水煮青蛙”、“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警世通言,散发出一股浓浓的“没有稳定的企业,只有稳定的能力”的鸡汤味。
说实话,我看了想笑。
与其被这些加错料的鸡汤毒死,还不如被温水煮死,至少也是个安乐死,而不是拼命挣扎了最后仍得吐血身亡,死相难看。
鸡汤文首先乱带节奏,暗指企业无情,现实残酷,这个世界永远没有稳定舒适的工作——有,也是铁打的营盘,落花流水的兵。
你看,连全球最大的企业级软件公司,仅次于微软的世界第二大软件公司,世界500强排名前列,市值1867亿美元的甲骨文(Oracle),都说关就关,说裁就裁,其他更小的企业要调要整,那还不是老板一句话?
这年头,都是资本家掌握生杀大权。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打工的只能被裁被割等着挨斩。
再联想到此前有诸多的世界500强企业,摩托罗拉、诺基亚、柯达等等,也是因为“业务调整”,而将某个部门、事业部甚至整个厂的员工“一锅端”,泼到大街上去,花自飘零水自流。
譬如风中柳絮。怪不得林妹妹见了,也会伤心之余有感而发:“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任淹留!”
而且,似乎越大越知名的企业,越残酷越无情,一刀切,一个都不留。所以说,名企有风险,择业须谨慎。
且慢,先看看甲骨文给出的N+6经济补偿方案,就是说员工服务满N年补N个月工资,再另补6个月工资。我估计那些被裁员工可能会破涕为笑,深感不幸中的万幸。
于是鸡汤文又挑事了。这些被裁的员工,大多是37岁的工程师,在互联网行业,35岁就算老人,没人要了。你叫人怎么办?一旦被裁,就是永久失业,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身背房贷车贷。
造成这种人生绝境,罪魁祸首当属“中关村最大的养老院”甲骨文。都怪企业平时待遇太好工作没压力,造成员工不思进取,长时间沉浸在舒适区里,失去了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出去也没有竞争力。
鸡汤文简直幸灾乐祸地表示:终有一天,那些曾经的稳定舒适,会让你惊慌失措,会让你懊恼终身。
惊什么慌,懊什么恼,你杞人忧什么天啊!以甲骨文优厚的补偿方案,人家相当于将被裁的人员安置了。
这些37岁的工程师,大多一毕业就进入了甲骨文,工龄差不多有十年,每个人的补偿金约有100万。多少人得再干十年,996还不够,得007,每天早出晚归,加班加点,不吃不喝,都未必能拿到100万工资。
有了这100万,别说再就业,就是直接创业,也有启动资金了。互联网时代不是容易出奇迹吗?说不定你在家捣鼓出什么软件或网站来,一不小心被天使基金看中了,立马身价百倍,又成就了一个亿万富翁。
我估计他们车载这些补偿金而归,晚上抱着补偿金入睡,做梦都会笑醒,得捂着嘴笑,直接笑晕在厕所。要不然,笑声太大,会被隔壁投诉扰民。
再说,能进甲骨文的人,肯定非凡辈,必定有两把刷子。企业再大方,也不是慈善家,不可能为种豆只得豆的人支付瓜钱——你当人家金主是傻瓜啊?据说他们大多是毕业于清华大学的硕士。有这么烫金的学历背景,又有这么高光的工作背景,何愁找不到工作?
这些IT工程师现在一时找不到工作,是因为他们还想在吃青春饭的互联网行业混,当然显得年老色衰力有所不逮。可是,沉舟侧畔千帆过,只要变通一下,改一个航向,一切豁然开朗。
比如去一些传统大型企业的IT部门,OA编程,小CASE,或者做ERP维护,手到擒来。多少民营上市企业,就喜欢搜罗一些这样小用的大才当镇店之宝去路演。
实在不行,还可以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去沿海开放小城市(比如咱大厦门),一次性先拿一个几十万的人才补贴,每个月再拿几千块的工资补贴,还有住房、子女入学等各种优惠政策,简直因祸得福。
换一个环境,远离雾霾,连空气都新鲜了。切记,生命终究难舍蓝蓝的白云天!
这些被裁的人员之所以会着急上火悲观绝望,不是因为失业没工资,而是因为呆在家没事干,闲得慌。试想想,这些高级程序猿整天埋在代码里,除了代码五谷不分六亲不认,现在突然电脑被没收了,你让他抬头看浮云天狗吗?镇日无心镇日闲,才是生无可恋。
归根结底,除了能力的提升,与时俱进,更重要的是,一颗红心两种准备:除了工作,还得培养业余兴趣和爱好,就不怕失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