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然发现,我们一直都错了。都说村上春树是诺贝尔文学奖最长情的陪跑者,其实,这个殊荣另有其人——格雷厄姆·格林曾21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悲催的是,只要村上春树看上或推荐的作家,往往都会获得诺奖,而看上或推荐格林的作家,比如加西亚·马尔克斯、威廉·福克纳等,可都是诺奖获得者,所以人家还是诺贝尔文学奖的无冕之王。
我对这位大师是一无所知。每次在当当网上购书,格林的作品就会在眼前晃啊晃,晃得人头晕眼花。据说这本《恋情的终结》是格林备受推崇的代表作,封面封底做满了广告,还要加一条封腰,明晃晃的是推销。可这跟我有啥关系?
还真有一点关系。偶然得知,我家收藏的一张电影海报,由拉尔夫·费因斯与朱莉安·摩尔主演的《爱到尽头》,就是根据格林的这本神秘浪漫主义的自传体小说改编——早说嘛,你把书的封面改成电影海报的装帧,就像《飘》一样,我早下手了。
这张电影海报是我的最爱,充满浓郁的英伦风情,很伦敦。在细雨如丝中,隐约可见著名的伦敦塔,伞下一对紧密相拥的情人,而不远处,一人默然驻立......分明是个三角恋的故事,伦敦连绵不绝的雨,为这爱情悲剧作了最好的注脚。怪不得真人动画电影《帕丁顿熊》里熊婶会教导小熊,到了伦敦,要懂得跟人谈天气,那里有107种表达下雨的方式。
在《恋情的终结》里,有狂热的爱,狂热的恨,狂热的猜疑,狂热的嫉妒,狂热的信仰。总之,有爱情中所有狂热的情感。不看不知道,看了吓一跳,原来世上的恋人都是疯子。
二战时期,作家莫里斯在亨利的宴会上,对其妻子萨拉一见钟情。刚开始他并没有要爱上她的念头,因为她很美丽,美丽又很聪明的女人,会在他心里激起一种深深的自卑感。用心理学的术语叫做“科菲图阿情结”,就是在没有某种心理或生理优越感的情况下,很难产生性欲,所以富男都偏爱贫女。
可是后来,不经意间看到萨拉与某个男人在黑暗中的动作,令莫里斯激情燃烧,爱情爆发。谁说防火防盗防闺蜜?看来还要防男客人,以免引狼入室。为了躲避对洋葱过敏的丈夫亨利之耳目,萨拉和莫里斯之间发明了一个密语“洋葱”,在彼此的书信往来中,用这个词来谨慎地表达自己的热恋。
“如果你愿意/ 一层一层一层地剥开我的心/ 你会发现你会讶异/ 你是我最压抑最深处的秘密// 如果你愿意/ 一层一层一层地剥开我的心/
你会鼻酸你会流泪/ 只要你能/ 听到我看到我的全心全意。”我终于知道杨宗纬的歌《洋葱》是有出处的。
闲话少说,一对干柴烈火烧起来,就是森林火灾,无法扑救。他们立即滚沙发滚地板滚床单甚至滚水沟,反正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做爱,包括在亨利的家里。大作家说了,两个人如果相爱,就会在一起睡觉,这是一个已经得到人类经验检验和证实的数学公式。
不过,莫里斯对萨拉的爱,就像是中世纪女人用的贞操带:只有同她在一块,只有在她的身体里时,他才会感到安全。他自己也承认:“我宁愿自己死掉或者看到你死掉,也不愿看到你和别的男人在一起。凡人的爱情就是这个样子,每一个恋爱的人都是妒嫉的。”
莫里斯嫉妒萨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具体地讲,他嫉妒她的丝袜,因为它可以吻她的大腿,他嫉妒她的衣服,因为它可以拥抱她全身,他嫉妒她的鞋子,因为它可以把她整个人带走......恋爱中的人活脱脱是个神经病!他最嫉妒的是她的丈夫亨利,因为他可以跟她在一起。
在两人又一次激情过后,一颗炮弹落下来,莫里斯被炸飞,萨拉以为他死了,从来不信主的她,向天主祈求:如果能让他活过来,她会永远放弃他。
为了兑现这个承诺,萨拉不得不离开了莫里斯。因为她相信,他们的爱并不会因为两人不见面就终结,就像人们从未见过上帝,但依然爱着上帝一样。两年后,莫里斯再度遇见萨拉,因爱生恨,爱恨交加,并且委托私家侦察跟踪调查她,到底又跟了谁。他更恨亨利,因为他让她习惯成依赖,甚至恨上帝,因为它将她从他身边带走——萨拉最后生病去世了,反正跟作家谈恋爱,也是相当于慢性自杀。
为了关注人灵魂深处的挣扎与救赎、内心的道德和精神挣扎,“20世纪人类意识和焦虑最卓越的记录者”格雷厄姆·格林,以一种意识流的手法写得兜兜转转,若不是改编成了电影,还真让读者如伦敦的天气,一头雾水。我怀疑意识流大师福克纳说的是否真心话:“我这个时代里最真实也最感人的长篇小说之一,在任何语言里都是如此。”
还好,电影对小说结尾做了反转改编,让莫里斯与萨拉私奔,亨利委托侦探反跟踪,最终因为萨拉的生病,有了一个类似《魂断蓝桥》、《茶花女》般经典电影的结局。可惜爱到尽头,覆水难收。
电影对原著的激情戏,还是有所保留。天哪,真放得开手脚,尺度未免有些大。朱莉安·摩尔因为奋不顾身的演出获得了奥斯卡影后提名,可拉尔夫·费因斯就露陷了,那屁股未免太丰满太有弹性了,看起来根本不像作家的屁股——作家因长期坐着写作,屁股往往都坐起了茧,坐成了平底锅。我可没说还有锅边糊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