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推手》看中国老人,你如何对待父母】

(2016-12-11 09:36:14)
标签:

推手

李安

郎雄

父亲三部曲

中国老人

分类: 电影频道

           【从《推手》看中国老人,你如何对待父母】
       安叔的《推手》,
“父亲三部曲”(或者说“家庭三部曲”)的第一部,放在最后看,是因为老戏骨郎雄一贯性地演出了“父亲”这个银幕经典角色,在经历过《喜宴》和《饮食男女后》之后,或许我们应该回过头来看看——其实,我们或多或少会心存疚。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很多人看到影片的开头,一个平常的家庭,一个普通的上午,儿子上班,孙子上学,老爷子在客厅里气定神闲地打太极拳,儿媳妇在书房噼里啪啦打字写作,看起来互不打扰,相安无事,就以为家庭和睦,岁月静好。到了中午,就看出问题来了。老爷子中餐,讲究荤素搭配,儿媳妇西餐,专门生吃蔬菜,一人一份,各吃各的,寂然饭毕,全程无沟通交流,形同路边摊之食客甲与乙。

       有人会说,那是因为人在异国他乡,语言不通,大陆来的老爷子说中文,美国洋媳妇说英语,才无法交流。就像在国内,公婆的方言与儿媳的普通话,也是无话可说一样。君不见,两个同病相怜的哑巴之间还热聊因为需要。不过话说回来,这样也好,鸡同鸭讲,吵架都吵不起来。但凡婆媳同操一种语言,通常不是用来交流,而是说是非的

       再说,生活习惯不同就不能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吗?联合国还能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呢!遗憾的是,老无所依,只能投奔儿女,父母从乡下来到城里,虽然不是异国,也是他乡。就有那么一种儿,乡下带出来的毛还没褪净,就以王孙贵族自居,世袭的样子,不知不觉就嫌弃父母农民了。

       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是有前提的就像这位老朱一样,身体硬朗,没灾没病还好,而且不懒不脏不唠叨,还有功夫有知识。在历史运动中,他的太极推手,曾经保护了儿子不受伤害(却顾不了妻子的性命)。现在,他还能用地道的老北京话教孙子说中文,莫忘母语——打住,在国内,爷爷要教孙子讲方言,那是犯了儿子媳妇的大忌,方言就是土话,老人家在家中必须学说普通话,否则免谈。

       中国的老人,最好都装聋作哑,不闻不问,晚辈还能勉强把你当个日暮影子,无声无息,反正也快到掌灯时分,大不了提前落帐安息。尤其在小孩教育问题上,敬请免开尊口,不言不语,否则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会被认为干涉他们家的内政,那是绝对不会被接受的——你管儿媳怎么跟她儿子谈条件呢,你管孙子能不能看带有暴力的动画片呢

       很难讲,大多数儿子的问题是不是由儿媳引起的,不过,有了媳妇忘了爹娘的事情确实也见多了。前面的时候,儿子下班回来,饭后会跟老爷子坐下来对弈几局,大爱无声,沉默也是一种交流。有一天,当困在家中百无聊赖的老爷子出去走走结果走丢后,儿子发疯般地满大街找人,还一本正经教导媳妇我们要照顾父亲,就像父亲照顾我们一样。说得好听,一旦老爷子的存在有可能影响媳妇的创作(拉屎不出怨茅坑),儿子还是以媳妇为重,只是不知道如何开口把老人家送到老年公寓去。

       老爷子还梦想四世同堂呢!是啊,房子这么大,足够四代人一起住,为什么一大家子不亲亲热热住一起,尊老爱幼,互相照应?就算儿子无暇顾及,不是还有隔代亲的孙子么?人一老,想法就天真。儿媳妇可不这么想,家中多了一个耍太极的老人,抬头不见低头见,顿时显得空间局促,不知如何面对

       结果,当儿子买下更大的房子时,老爷子却在外面另租陋室,了此残生。老人家想不通,以前在国内日子大家都一起过来了,为什么到了美国成家立业后就不能一起生活呢?当他得知儿子与另一个女子组织郊游,只是为了撮合他跟那个女子的母亲陈太太,以便甩掉这两个老包袱时,他明白了一件事:所谓的亲人,共患难容易,同富贵难。

       他还是只能靠自己的那点真功夫安身立命后面发生的事就太戏剧了,简直轰动,实际是难堪,好尴尬——不说也罢。

       厉害了,老爷子别看这太极推手,比划起来像慢动作重播,几欲与树懒同步,突然发功发力,却排山倒海,能将人拒以千里之外。洋媳妇看不明白,丈夫这样解说道:太极是逃避苦难现实的一种方式,他擅长太极推手,是在演练如何闪避人们。而推手是一种双人太极拳对练,练习保持自己的平衡,同时让对方失去平衡。洋媳妇好像明白了:哦,就像婚姻关系。

       知子莫如父,但儿子还是不理解父亲,仍当父亲是外人,认为他的到来破坏了自己家庭人际关系、夫妻情感的平衡。焉知老爷子练太极不是为了保持自己内心的平衡,炼精化气,心平气顺?否则就像陈太太一样,气闷伤身。

      芳草怜幽意,人间重晚晴”,到底是一种美好的设想。就像朱老爷子送给陈太太的书法字幅(王维的诗作),或许每个中国老人都应该裱起来挂在自己床头,做梦都想安度晚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说点跟电影有关的吧。《推手》中郎雄教科书式的传统表演,自带气场,兼具弹性与力道,足以成为“父亲”形象的最佳代言人,后无来者。而本片对于刚刚起步的李安导演来讲,则是将他在美国的所学所闻成功运用到实践中,带有典型的好莱坞电影架构,从开场到结尾,在冲突中寻求平衡,看起来有趣又舒服。

牛掰影文馆原文链接

【从《推手》看中国老人,你如何对待父母】
(当年的金马奖颁奖嘉宾,也是绝代佳人,根本无需像现在的“毯星”那样争奇斗艳,照样美翻,这就是传说中的天生丽质吧!)


【从《推手》看中国老人,你如何对待父母】

【从《推手》看中国老人,你如何对待父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