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因父之名,我该如何生死抉择】

(2015-07-12 17:37:19)
标签:

情感

因父之名

生死抉择

生命的象征

天伦之乐

分类: 生活频道

          【因父之名,我该如何生死抉择】
       每次回家都因为有事,不是节日喜事,就是平日急事。这一次,却是准备要料理父亲的后事——在此之前,还得替他的生命作一次主。生或死,真是人生最艰难的抉择。

       端午节刚过,接着就是父亲节,父亲和回家的众外孙们共叙天伦之乐。结果乐极生悲,从椅子上摔下来,直接就进入了ICU(重症监护病房),与家人隔绝。父亲已有多年严重的哮喘病和肺气肿,呼吸困难,跟拉风箱似的。所以平时在家,他基本上也不敢多说一句话,多走一步路。再加上年过85岁的高龄,器官功能衰竭,连呼吸都无法自给自足,生活在稀薄的空气中,如履薄冰。

       家里人把我紧急召回,共商救治大计,无非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幸好我父亲生有四女两男,还不包括他认的一个干女儿,人力资源充足。不过,说到钱的出处,基本只有我一个,毕竟每天四、五千块的费用,不是小数目,除非我在印钞厂上班,否则总有弹尽粮绝的时候。但是,养儿防老更防病倒,我有责任出钱相救,大不了为了治父亲的病,我多打几年工再退休。所以我们谨遵医生建议——只是试一试,但没有任何保证。

       每天下午四点到四点半,是ICU对家属开放的时间,生死之门只打开半小时,随即关上,只有看不见地等,心急如焚。我们虽然大部队前往探视,但只允许两人依序进入,还得从头到脚全副武装,换上特护的青色衣帽鞋套和口罩,只露出眼睛,自己都无法相认,何况是处于半昏迷状态的病人?

       父亲就像一个科学试验的道具,浑身插满了管子,据说有一根是通过鼻腔途经喉咙直插肺部,难受不说,根本就无法开口说话。我们嘘寒问暖,他也只能打哑语回应,让我们猜,再猜,使劲猜,还是猜不出来。医护人员便拿来纸板让父亲写字,用惯毛笔的他字还是挺漂亮的,只有一句:床头上还有500块钱!我们哑然,不敢失笑。回去一搜索,果真大有收获,不仅有五百块现金,还发现了一本折子,存款两千五百多——这老爷子,抓小放大啊!

       听说,如果人死了,必须所有直系亲属在场并经过公证后,才能到银行取出存折里的钱——看来还是办卡比较方便——我哥怕麻烦,果断先取出来当医疗费用垫付了,大不了等父亲出院后还给他。可是这钱,也就够自救半天,其余时间,还得我去刷卡,我一个月的工资,也只够父亲住几天的ICU。好吧,不看费用看疗效,却是每况愈下,别说自我呼吸了,父亲连笔都抓不住。整个人瘦得皮包骨,估计有没有五十斤,这样的身体,我很怀疑能否承受生命之重。

       人活一口气。关键是,父亲连半口气都没有,完全靠机器带动呼吸,就像是没有生命感觉的机器人。

       我去找医院主任,是我的堂兄,我们年龄相当,曾经抵足而眠,感情最要好。他的父亲跟我的父亲同病相怜,年龄更小,病龄更短,但死得更早。所以说,医生治得了病救不了命,就算儿子是医生,也无能为力——他说他父亲最后实在受不了了,自己拔掉了氧气管。可是我父亲连拔氧气管的力气都没有,我们又没权力帮他拔,要不然,也算是帮他解脱了。

       我再去找ICU的主治医生,是我父亲的干女儿的亲外甥,也算是自家亲戚了,总该跟我们实话实说吧。谁知他秉持医生高度的职业精神,报喜不报忧,不断给病人和家属信心与希望,要求我们不放弃不抛弃。要命的是,人在ICU里,都已过了医学上的理论期限,先是说三天,后来说七天,再后来是十天,然后又说半个月,最后还说有可能半年,再说下去,我估计父亲是永远无法出院了。

       我姐夫沉不住气了,对医生说,这样下去会“人财两空”,花了钱,人也没了——我明白姐夫的意思,农村人讲究死得其所,要死也要死在家里。况且,那钱付得我心虚手酸,连收费人员都看不下去了,问你们交的钱怎么这么多?尽管赡养(包括救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义务,但我从来不觉得必须倾家荡产才叫孝顺,老者已老,终有一天会去世,难道活着的人必须与之同归于尽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殉葬是旧时的观念与做法了。

       就算父亲能躲过这一劫,回到家里又如何?以农村的生活条件、营养水平和护理环境——我姐得返城给我外甥带小孩,我哥要干活谋生,都无暇顾及父亲,生活不能自理的他,该如何生活下去?不过是被折磨了他多年的哮喘继续折磨下去。说得难听一点,他只能“苟延残喘”,说不定什么时候一口气没上来,就安息了。

       最主要的是,父亲躺在那里,不过是一具空壳,象征性的生命罢了。可是,我们需要一个活生生的父亲,而父亲,要的是没有痛苦的生命。

     “生,还是死”,这个哈姆雷特的问题,终于轮到我身上。尽人事,听天命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