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士下山》:陈凯歌还在山上】

(2015-07-08 19:31:50)
标签:

娱乐

道士下山

陈凯歌

林志玲

张震郭富城滚草地

分类: 电影频道

       【《道士下山》:陈凯歌还在山上】
       电影进入暑期档,就是国产片的蜜月期。赵薇、黄晓明、佟大为率先起程,“横冲直撞”上演中国版“三傻大闹好莱坞”,却并未闹出多大的动静,即使有林诣彬幕后操盘,如法炮制中式“速度与基情”,也是漏气,后程乏力。大家不得不将目光转向自家的影坛镇店之宝陈凯歌身上,看看他的《道士下山》会有怎样的一番奇幻游历,到底如何“开创华语电影新的美学模式”。

       山上一座道观,因闹粮荒,不得不举办一场内部比武淘汰赛——赢者下山,因为技能好,容易找口饭吃。谁说仙风道骨就不食人间烟火?结果技高一筹缺心眼的何安下赢了,一下进入杭州这个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娑婆世界,奇情美欲,不过是偷情、谋杀、报仇、血恨,江湖恩怨,红尘纷乱,浊不堪,污不净,乃是世俗。

       自从拍摄了《无极》这部不伦不类、自说自话,“或许要再过几十年后世人才觉得其好”的电影后,陈凯歌在追求东方美学和西方大片的道路上,一直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走到《道士下山》,陈凯歌再一次厚积薄发,不仅请来了众多明星助阵,连幕后团队如摄影、音乐都是国际班底,首次以3D的形式,将这部奇幻电影拍得极为唯美、好看。

       故事的开端让人眼睛一亮。一个单纯道士,误入夫妻人家,又目睹叔嫂偷情,儒道与人性的冲突,很有看头。陈凯歌选择范伟和林志玲的大叔配娇娘,虽然让观众的两只眼睛一时无法适应,但这种混搭够新鲜刺激。范伟的整体造型都是纵情纵欲的,从三生殿前的结缘(是孽缘),到拱桥上无法闪身的狭路相逢,再到床上贴膏药,反正男女之事一旦开了头,就像跳了崖,是回不了头的,正如他在片中所言:“不求活百岁,但求心喜欢”(原台词是更加奋不顾身的“不求千年寿,但求一夕欢”)。41岁的林志玲,穿上旗袍,擎着油纸伞,仍然有“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诗情画意,然而穿过月洞门走起花梯来(而不是楼梯)更显风骚,甚至都不要绵羊似的嗲声嗲气,就足以让出家人为她还俗,让观众对她刮目相看。陈凯歌欲为林志玲平反,说她不是一花瓶,而是一瓶花——说来说去,到底还是花瓶!只不过以前是空的花瓶,现在是插满花的花瓶,可惜无论怎样妖艳,也不过是干花,无法活色生香。比如沉船的那个镜头,临死前乞求原谅的眼神,说是说让何安下一生都忘不了,但观众看到的仍然是脑子进水后要死的眼睛——没有更多的内容。

       如果故事到此为止,也算得上一部结构完整、有戏剧张力的文艺剧情电影。但以陈凯歌的电影格局,当然不能满足于这种普通人家的小情小爱。从早前公布的电影角色海报来看,就包括张震的“义”、林志玲的“诱”、范伟的“尘”、元华的“怨”、王学圻的“禅”、吴建豪的“迷”、陈国坤的“叹”、李雪健的“玄”,简直人生百态,包罗万象,寓意深广。而电影到后来,风格急转直下,成了江湖武林的恩怨情仇,终于演变为一场花式武侠电影。这也难怪,电影本身就改编自徐皓峰同名小说,而徐皓峰本身就是武林中人(据说是形意拳的当今掌门人),就擅讲武林传说。别忘了,由徐皓峰编剧的《一代宗师》,堪称武林史诗。

       只是可惜了王宝强!前面看起来小道士何安下这个角色是为他量身定做的,半路出家,有一点身手,其貌不扬,傻有傻样。可是发展到后面,他就傻笑不出来了,只是个一旁看热闹的配角,偶尔不自量力的出手也是凑热闹,净添乱,然后到处拜师学艺,倒是满足了王宝强的功夫梦,但是人物性格始终未见成熟,一棵好苗结出一个倭瓜。

        之所以会说是花式武侠电影,是因为满屏威亚所支撑起来的违背地心引力的动作设计,美则美矣,就是华而不实,令人眼花缭乱。许多特效美化的布景都似曾相识,连那棵桃花,都跟《无极》中的一模一样,开得虚幻,开成一树象征。功夫当然需要传承,但总得有发展吧?雨夜篮球场上的比武,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功夫》和《一代宗师》的经典场景;而查老板的身手与气度,明显让人看到了《卧虎藏龙》中李慕白的影子——份量略轻,无法正身。

       我倒不觉得郭富城与张震两位男神,在战火中拥抱,在水中牵手,甚至相拥着滚草地,就是基情,或许那真是生死之交。但是镜头语言有意无意地在激发观众的浮想联翩。为了练就猿击术,一个日练,一个月练,日月同辉,阴阳合一,然后两人在山洞隐(同)居数年,是全封闭的二人世界。一边要对方结婚生子,一边仍在信誓旦旦地等,并且宣称“不离不弃,不嗔不恨”,甚至临死前唯一的想念,还是那个人。友情正常是达不到这境界的!

       其实,如果电影真是这样商业通俗,也算接地气了。事实上,陈凯歌一直喊着要拍接地气的电影,并在《搜索》中做了“大胆”的尝试。但是轮到《道士下山》又烧脑了,光猿击术那一套“速度与力量”的论证,就从人间讲到天上,跟花鸟猿猴、日月星辰有关,简直科幻。陈凯歌端着高冷起来,就像片中李雪健与王学圻客串的一道一僧,前者传授立身之道,手脚勤快嘴要甜,后者则讲授人生禅机,什么命运如瓢——令人晕头转向。中国导演拍电影都跟教书一样,喜欢填鸭式的灌输,如松般坐以论道。而陈凯歌论道,拿腔捏调,看似中气十足,听起来犹如那电影中的旁白,让人忍无可忍,莫名其妙——也不知道是谁在叙说何安下的故事(据说是何安下的儿子,但是基于何安下道士的特殊身份,不能公开说明)。

       还记得下山之前,何安下的师傅的谆谆教导:“不择手段非豪杰,不改初衷真英雄。”何安下下山后在大千世界转了一圈,到处化缘,最后发现何处安放得下自己?只好又回到山上继续修炼。那么,陈凯歌该何去何从,他拍电影的初衷是什么?或许,陈凯歌从来就没有下山,他只是处在半山腰上——不僧不俗,出世入世,上下为难。

【《道士下山》:陈凯歌还在山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