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问问,最近你看了《父母爱情》吗,还是只关注《来自星星的你》?那我们真是来自不同星星的人。不过,我也是中间插看的,前面的剧情一知半解,只能在后面追着看,眼看着明天就要到大结局了——父母爱情,最大的结局就是一家团圆,不用看都知道。可是,你有没有看到离了婚的“父母爱情”?哪怕是最不经意的一眼,也是一眼万年,记忆永远。
张桂兰,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年轻时因为包办婚姻,与同村的小伙子江德福结婚。后来他上军校了,当军官了,便回去跟她离婚,娶了资产阶段的女儿。从此他成了故事的主角,而她,则成了有名无实的配角,只配在别人的口头上提起。直到他率妻女衣锦还乡,荣归故里,她才显形,再见已是百年身。
我不知道张桂兰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自动出现。当全村村民都涌向他拥着他的时候,离婚多年的前妻,居然落在人后拐弯抹角赶来一见,看他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他早已不是以前的那个三哥了,他是统领一个军区的司令,众人拥戴,位高权重,风采焕发,而她则还是被人遗忘的农村妇女,脸容苍老,形同枯槁,心如死灰。她为什么要看他的热闹,反映自己的孤凄?他早就挣脱了跟她的关系,而她,则将跟他的关系紧紧捆绑住自己,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怕是一辈子也解不开了。他说他跟她结婚不是自己做主的——是啊,身为贫贱,很多事情都不由自主,可是即使别人做主,替她做了主,也算数,她就认了,认了他这个主。
他的突然出现,于她好像是失而复得,然而他已是别人的丈夫,她也不是失主,无法认领。本来就蹑手蹑脚,半路上再经某人劝退,只好寂然转身,朝自家的方向,眼前无路,目中无人,渐行渐远。偏偏他的孩子好奇,追上前要一看究竟,他们看到的只是一张比老爸老十岁的没有表情的真面目,足以成为先前离婚的理由,成为日后不知轻重的笑话。
翌日,他领着妻女功成身退返城回家,上了长途汽车,我们又看到了张桂兰远远地出现了。不,是他的妻女先看到的,在马路对面,她搬一张椅子,蹲坐在自己家门前,目视远方,那个样子,好像是为他送行的。然而她的身子无动于衷,如木雕泥塑一般,那个样子,更像是一种等,盼他归来。
或许,她曾以这样的姿态,送走了多少个朝朝,等来了多少个暮暮,最难将息,任时光在门前涛涛流过。她心如河床,情如止水,再深也是干涸了,只有底部的那几块乱石,沉淀了往事。
妻女非得指给他看,不怀好意。他不敢看,怕看到了从前,无颜见她;他不想看,因为隔得太远,从前已模糊了视线,想看也看不清楚了,不看也罢。他绝尘而去,她就成了车窗外往后迅速隐退的农村风景,一直退回过去,终于消失不见。
回到现实中来,她叫秀子,是我们村里的一位旧时妇女。据说,她小的时候就给那个少爷做了童养媳,长大后自然而然结了婚。然后,少爷考上师范学校,几年后回到当地任教,并且提出离婚。她只有一个条件:离婚不离家。从此,她一个人在他拨的一间偏房里生活着,在他的身旁,看着他结婚生子,看着他家大业大,而她自力更生,艰苦过活,孤身终老。很多人想方设法给她保媒,但她坚决再嫁。后来我们村里还流行一句话,“比秀子还坚决”,意指那些皇帝不急太监急的大龄单身。
我们都不理解,离婚了,为什么她还要“赖”在他的家里,同在一个屋檐下,抬头不见低头见——眼不见为净啊。如今想来,或许她心里从来没跟他离异过,童养媳也是媳妇,从小就是他的媳妇,习惯了这个身份,一辈子难改。初嫁从亲,再嫁从身,她只能听从自己的心了。不管怎么说,逢年过节,遇头疼脑热,他也不会不管,还是会过来隔壁看她,或亲身,或派子女。他们喊她秀子妈,听起来亲如一家子,她知足了。
去年我父亲生病住院,病急乱投医,农村的做法是求神拜佛问卦,结果,问出了一个惊天大秘密:父亲生病是因为他去世的两个老婆上来争抢他,把他逼得!我呸,除了我妈,父亲还有别的老婆?
原来神仙也八卦。看来迷信不能全信,信则有,不信则无,但我们还是按捺不住好奇心,去向父亲求证。原来是真的,他有过一个短暂的老婆,而且那人再嫁后还一直做我们的邻居,隔着半条小巷,巷口的我们家是她出入的必经之路。妈呀,怪不得那个女人每次经过我们家门口时,总要朝我们家白几眼,原来还有这一段案情。
可是,我们若不问,邻里不说,父亲不提,生活如常。
突然就想起一句台词:“生是你家的人,死是你家的鬼。”父母爱情,等同婚姻,犹如生死,一辈子,离而不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