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又一个季度的激烈拼杀,一直处于收视高峰的《中国好声音》第二季终于落下帷幕。结果,新一代情歌男神、“蘑菇头”李琦唱到最后,笑到最后,问鼎“年度好声音”,既是众望所归,亦是实至名归。
这个结果,就像很早之前人们已经知道进入总决赛的会是三男一女一样,不出所料。然而当这三男一女的名额落实到金润吉、萱萱、张恒远、李琦身上,答案其实已提前揭晓。孰优孰劣,谁最具冠军相,不用看,听一听就知道。
作为“内地音乐第一组合”阿里郎的主唱,金润吉的演唱功力与经验不容置疑,他的大嗓门就像随身携带的超大功率音箱,声音释放出来,深情澎湃,大气激昂,很能镇得住场面。然而他碰到的导师瘐澄庆却是个老怪,专门不按常理出牌,好好的一首歌都得改成曲高和寡,当惊世界殊。而且,他还要削足适履——非得让金润吉改变唱法,超重高音演唱小清新,结果矫枉过正,面目全非,只有假音,没有真声,怎么感人?四强赛时唱的《后来》,已经让人怀疑自己的耳朵,总决赛时唱的《遇见》,只能让自己与好声音的舞台说再见。人们甚至怀疑哈林和阿润选唱的《关不掉的月光》,是在为自己的新歌打广告。那歌唱得,简直令人心烦意乱,几欲崩溃。还有一个率先出局的原因,不得不提,那就是金润吉32岁的高龄。文艺圈中,倡导出名要趁早,而娱乐圈中,流行才情趁年华,30岁恐怕就是大限。这就是为什么老Simon唱得再好,也必须止步36强。话说回来,现在谁还愿意听六十几岁的谭校长唱小情歌?
而90后小胖妞萱萱又太年轻,不知怎么搞的,偏偏又有一副历经沧桑的嗓音。二十一岁的年龄,五十一岁的声音,你让观众怎么心理定位?再美好的爱情,经这样的哭腔演绎,都觉得人生沉重,情何以堪?这也只能是那姐的菜。同为北方人,导师那英一直是中国大陆流行歌坛的大姐大,地位屹立不倒,形象保持不变——我很怀疑,这位大姐是否一出生就这样大大咧咧。她对萱萱的改造,更多的是一种框架性的,而不是精雕细琢。这种保守性策略,让萱萱从头至尾都揪着心扯着嗓子在大声唱,可是唱破天,也无济于事。更可怕的是,她犯了一个预见性错误,一对一PK时选唱的那首所有舞台告别时都会播放的《Footprints
on the
sand》,相当于为自己点了一首挽歌——她还想多清唱几句,结果破音破得,像闪电划破了黑夜,简直让人不忍心听下去。幸好主持人华少有经验,及时予以打断制止,否则不知道会吓坏多少小伙伴。
原本,最草根、最质朴的摇滚男孩张恒远,是有夺冠的实力和可能的。摇滚音乐虽然不是流行音乐的主流,但是现场演唱,绝对是最受欢迎的,其个性表演以及社会性歌词,往往能让某些人生情绪得以宣泄,直抒胸臆,很解气,很过瘾。但是,不知道是导师汪峰唱功太强了,还是张恒远太郑重其事了,导致导师没帮上忙,反而将学生现场掩盖,相形见绌。等导师放手,让他单枪匹马上台时,张恒远一下失去控制,其癫狂的表演,太吓人了,简直是少儿不宜,而他声嘶力竭地吼唱,几乎把扁桃体都吐出来了。千不该万不该,他不该在巅峰对决时选唱竞争对手“快乐男声”的主题歌《追梦赤子心》,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观众难容,让原本取得的领先之势瞬间转化为下风。还有,张恒远不苟言笑的特点,让他得到了“小梁博”的名号,不让主办方待见,不受媒体欢迎——谁愿意花这么多成本费这么多笔墨,结果却捧出一个上届冠军的复制品?连观众都会喊打假。况且,梁博夺冠后的表现,只能说是浪费,白忙活一场。

这样,成就了李琦的脱颖而出,顺利登顶。别看他乐呵呵的傻样,当他站到台上,闭上眼睛,投入地唱起情歌来,动心动情,有模有样。虽然还有人挑剔他明显的港台唱腔,但不可否认,李琦辨识度高而又富于变化的声音,尤其是对细节的掌控和情绪的拿捏,让科班出身的他显得更专业。他慕导师张惠妹的名而来,然而却没有明显的被改造后遗症,当他唱着张惠妹的歌《趁早》、《记得》和《真实》时,人们有理由相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只是典故,也是现实。难能可贵的是,跟张恒远没见过场面似的严肃紧张相比,李琦在整个PK过程中,都保持轻松的微笑姿态,让人们完全相信,梦想其实没那么沉重,追求梦想,并不一定要卧薪尝胆一脸苦相。或许,没多少人有机会看到现场表演,也没多少人有能力听出专业技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听歌,是一件随心随意简单而安静的事,听别人的歌,感自己的情,所以,谁唱得更动听,才是更好的声音。
张惠妹23岁的时候,遇到了她的导师张雨生;李琦23岁的时候,遇到了他的导师张惠妹。人生的际遇,充满了巧合,也充满的惊喜。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就此期待下一个奇迹?
因为,他的名字叫李琦,他是中国好声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