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

【《赵氏孤儿》,电影是怎样改编的】

(2010-12-09 19:24:07)
标签:

影评

赵氏孤儿

陈凯歌

葛优

王学圻

纪君祥

贺岁片

娱乐

分类: 电影频道

      声势浩大的贺岁片《赵氏孤儿》终于如期上映,而且反响热烈——不一定都是叫好。 
    应该承认,要将一部流传千古、家喻户晓甚至中外皆知的经典故事(法国大文豪伏尔泰曾经将它改成《中国孤儿》引入西方),改编成商业电影,需要莫大的勇气;同时,要将一部只有六幕的舞台戏剧,改拍成两个多小时的艺术电影,则需要非凡的功力。 
    陈凯歌做到了,《赵氏孤儿》成功了。 
    或许是由于对这个故事的情有独钟并颇有研究,这一次,陈凯歌不仅亲自执导,还亲自示演,教黄晓明如何下跪,用英语给小演员说戏。最主要的,他甚至亲自执笔,出任电影编剧,将一个老套的“忠义传奇”改编成普通的人性故事,其中,对某些情节与人物的处理和编排,尤为出色,使得纪君祥这部被称为“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甚至被王国维称之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元杂剧,变成了一部老少通吃、男女共鸣的贺岁电影。 
    众所周知,戏曲囿于舞台的限制,不得不通过旁白的方式,将时空情节一言交待而过,常常使观众有恍惚感和跳跃感。如果不是紧接着一声鼓音、一曲过门,然后演员唱念坐打,现场直播,恐怕观众不会那么身临其境热血沸腾连连叫好。像戏剧《赵氏孤儿》一开头的这出楔子,花了好一番口舌几近千言才将屠岸贾与赵家如何结下梁子直至满门斩杀讲完,耳目不够聪灵的人,恐怕还不清楚,便见到赵氏孤儿了。而陈凯歌则把这个背景拍成一个宫廷政变,融阴谋、悬念、打斗与爱情于一体,场面宏大,惊心动魄,其特技与动作完全可媲美商业武打电影,一下就抓住了观众的神经,吸引了人们的眼睛。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戏剧的《赵氏孤儿》却简单地区分了好人与坏人,一开始就将文武不和的赵盾与屠岸贾写成忠臣与奸贼,立场太过鲜明,主张太过武断。而陈凯歌的笔下,作为皇上亲家的赵家实在太高调太张扬,儿子出征还让快生产的儿媳庄姬挺着大肚子来送行,得胜归来又如此大张旗鼓,显得整个江山都是他们家的,怎么不让晋王灵公心怀戒心坐立不安?尤其是屠岸贾见到自己暗恋的庄姬怀着死敌的孩子,肯定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不趁早下手,恐怕朝庭上就不会有自己的位置了。这样的设计,应该可以让职场观众感同身受,心有戚戚焉。 
    事实上,屠岸贾这个所谓的大坏蛋,经过陈凯歌淡化处理,再加上王学圻收敛而冷静的表演,愈发显得中性。虽然屠岸贾心中有敌,时时记恨,但当他察觉到身边最亲近的人就是那个“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的赵氏孤儿时,非但没有痛下杀手,反而在关键时刻出手相救。尤其是当十五岁的赵氏孤儿提剑来报仇血恨时,以贾岸贾的功力,可以轻轻松松置小孩于死地,可是他却逗小孩玩似地不断承让,充分表现人性之中的虎毒不噬子——虽然是义子。 
    电影改编最成功的地方,是将救赵氏孤儿的程婴平民化。戏剧中,程婴是赵家的门客,因为受到优待,托孤救孤都成了一种报答,义不容辞。而程婴自发将自己的儿子献出来换取孤儿的性命,完全是出于保护忠良之后的伟大义举。当他改换门庭转投敌人门下,必然会遭到世人的误解而忍辱吞声,又成了卧薪尝胆的勇士。显然这个英雄有点脸谱化,我只是好奇,程婴是如何做动妻子的思想工作的,让一个高龄产妇舍得牺牲老来得子,难道这也是古代妇女的“三从四德”?那也太崇高了。陈凯歌笔锋一转,将程婴写成出身平民,只是医术高明被庄姬找去接生,机缘巧合碰到这种灭门事件,意外地牵扯到自己身上。程婴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说出公孙杵臼和那倒霉孩子,然后又上当受骗把自己的孩子交到屠岸贾的手上。当屠岸贾把自己的孩子摔死后,程婴才算真正介入。可以说,一场飞来横祸,让他走上复仇的不归路。 
    这个时候,电影就显示了舞台所没有的影像功能优势。戏剧中,一转眼,赵氏孤儿就长大到二十岁了,舞台上总不能拉出不同年龄的小孩出来一一亮相吧——有,也是用一块布包一个枕头充数,抱在演员手里晃来晃去,一晃也过了二十年。所以不能表现孤儿的扶育过程,即不能表现程婴视如己出的父爱,亦不能表现孤儿与义父这对冤家仇人之间建立的感情,以便在真相大白时出现戏剧性的矛盾。而在陈凯歌明显放缓的镜头下,孤儿一天天长大,真相一天天逼近,然而危险也一天天增加——童言无忌,谁知道小孩子会不会乱说,把家中的秘密告诉宠爱自己的义父?小孩子似乎都喜欢瞒着自己的父亲跟别人共同拥有一个秘密。所以,这段情节中实际上是平淡之中见紧张,节奏慢而剧情不慢,关键是观众有没有这个耐心。 
    不得不承认,葛优平凡的外形帮了他很大的忙,那瘦弱的身体,小心翼翼的眼神,把小人物隐忍的性格表达得很充分。直到最后献出生命,他都只是一场惊天动地复仇故事中的小角色,然而却死得有所值。戏剧中的《赵氏孤儿》结局更是程式化,孤儿轻而易举就报了仇,并且准备把屠岸贾钉在木驴上千刀万剐,大快人心,而屠岸贾也承认错误,声言自己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救孤有功的程婴更是被封赏十顷田庄——好像所有的故事都是恶有恶报,好有好报。我特别喜欢电影最后的结局处理,程婴倒下了,灵魂却站了起来,并且追随这场仇杀事件中无辜死去的妻儿,在平静祥和的另外一个世界团聚。这个镜头咋这么眼熟?对了,是拉塞尔•克罗主演的《角斗士》。看来,人的命运都是相通相同的。 
    当然,我对黄晓明演的韩厥没有一点感觉,而对孤儿得知真相后的表现也略感失望,本来还以为有好戏看的。不过,瑕不掩瑜,电影《赵氏孤儿》就跟导演陈凯歌本人一样,大气而有表现力。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我并没有诋毁纪君祥原著的意思,没有他的经典故事,就没陈凯歌的精彩电影。最主要的,戏剧与电影各有自己的成功之处,戏剧要的是叫座,那是票友;而电影要的是卖座,那是票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