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独步无尘
独步无尘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0,832
  • 关注人气:3,86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等到,“2012”年以后】

(2009-11-15 15:28:30)
标签:

灾难电影

环保

地球

《2012》

《阿凡达》

分类: 电影频道

                 【别等到,“2012”年以后】

                        电影宣传中,这幅海报很少见到,却是我最喜欢的。

 

 “当地球上只剩下一个人时,他听到敲门声……

据说,这是世界上最短的小说,因为它符合小说的所有因素:时间,地点,人物,情节——还是悬疑情节。这篇小说在世界环保征文中获得最高奖,其意义在于提醒世人,环境保护对于地球和我们人类的影响。环境一旦遭到破坏,会对地球产生什么样的严重后果,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巨大灾难。

有些是可以想象得到的。至少导演能想象得到。

因此,似乎所有的灾难片都跟环境破坏有关,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罗兰·艾默里奇导演的《后天》。可是这一次,他导演的《2012》,灵感似乎不是来自于环境,而是缘于玛雅文化的一则预言:

20121221,地球毁灭日。”

为了证明这则预言不是纯属巧合或虚构,人们又搬出了其他证据,《圣经》、《易经》上都有记载——我对这两本书没有研究,不敢妄加评论。但是艾默里奇提出的却是科学根据,说什么65万年一次,地球与太阳还有什么星运行在同一条直线,太阳爆发的中子产生巨大的能量——我的科学地理知识实在有限,无法推理与想象,只能相信他了。

所以,我对灾难巨片《2012》的上映充满着期待,尤其是看了预告片后,为其所呈现的灾难场面和视觉冲击而叹为观止,简直迫不急待想去电影院先睹为快——我只比全球首映迟了三十几个小时。

可是,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老实说,我的感觉是:久仰大名,如雷贯耳,今日一见,不过如此。

原来,全片所有的场面和刺激就那么多,早知如此,看三分钟预告片就得了,何必浪费两个半小时。地震、海啸、火山爆发,你能想象和不能想象的灾难,艾默里奇都帮你想象到了。可能是想得太多了,还不及整理与取舍,一股脑儿全盘端出,所有的场面都成了突发,来得突然去得也突然——这点我认为是最失败的,观众的目光跟不上他的想象,还没来得及产生心理预期,就被洪水淹没了。我们像看记录片一样,看着灾难场景,而且是全景、远景,一个接一个,太快了,也不知道是怎么出现的,太短了,还没看明白就转到别处去了,只是眼花缭乱——宣传中的旧金山大桥被毁我根本没看到,而里约热内卢基督像被海水淹没在影片中只是作为一个电视新闻画面出现,一晃而过,而且信号不清楚,你只能把它当假新闻看。

最致命的,导演为了呈现这些所谓的空前绝后的灾难场景,没时间去讲剧情——这是剧情电影啊,我们不是在看科教电影或纪实电影。本来,两个小孩,三个男女之间,可以演绎多少错综复杂、感人肺腑甚至令人揪心的情节!可是导演显然没有兴趣也没有心思去演。我在想,他是否忘了,这部电影是拍给人看的,不是拍给自然界看的,没有感动,何来印象?结果,在灾难面前,这些情节倒成了影片真正的灾难,而且是无可挽救的灾难。

幸好,《2012》是他类型电影的收山之作。但愿不是宣传的噱头!

对于观众来说,一部日后能常常回忆的经典大片包括什么呢?除了画面、剧情外,至少包括明星(哪怕是日后的明星),还有电影音乐,尤其是在MP3MP4和音乐手机盛行的年代。从这点上来看,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泰坦尼克号》真是创下了一个难以逾越的纪录,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看来,罗兰·艾默里奇与詹姆斯·卡梅隆相比,段位还差不止一点点。所以,我们有理由期待詹姆斯·卡梅隆与电影配乐大师詹姆斯·霍纳继《泰坦尼克号》后再度联手的科幻巨制《阿凡达》。

至于20121221会不会成为地球纪念日,那就只能交给科学家研究了。反正还有三年,一千多个日子,不用等太久,很快就会揭晓。我想,没有人会因为看这了部电影而寝食难安甚至绝望自杀吧?与其忧心未来,不如认取而今现在,过好当下每一天。一句话,该干嘛赶紧干嘛。

别等到,2012年后,世界早已没有你我,无法深情挽着彼此的手,那可真是遗憾。

也别等到,2012年后,世界早已遗忘了你我,只剩红色黄昏的沙漠,那才真是灾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