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之恋》:美丽的倾覆】

标签:
影视倾城之恋流苏原著张爱玲 |
分类: 电影频道 |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大改革……”
她回邮件说,倾城是她的曾用名。我拍拍胸口,虚惊一场,方敢继续跟她交往下去——我不觉得一个人可以跟一个城市相提并论。
“张爱玲”一直是我最为关注的三个字,任何事情,只要跟这三个字挂上钩,我稍作停顿,便觉得重大,是天下事。可是《倾城之恋》拍成电视剧,我还真不知道。也好,省得望眼欲穿,等得脖子酸。直到上周在网络上看到关于电视剧《倾城之恋》的消息,说正在央视八套热播,又说前半部分不是张爱玲的原著,是编剧邹静之的再创作,云云……相见恨晚,我哪有耐心看下去,赶紧回家开了电视。
谢天谢地!我看的这一集正好是张爱玲的原著开篇,说徐太太来报唐家的丧,紧接着就是相亲,不光是情节,最主要的是,连对白都是原文,一个个人物都说活了,一听就知道是张爱玲笔下的原形,这是张爱玲的独特之处。
以前我一直觉得张爱玲的作品是不适宜拍成影响作品的,因为她的情节基本上以点带面,铺陈开来便是千里之外,然而人还是那个人,事情还是悬而未决,戏剧性不是特强。尤其是她的魔鬼语言,一字千斤,要怎样高超的演技才能演得出来?而其中意味,又岂能一眼就看懂看透?所以我们看到《红玫瑰与白玫瑰》中银幕上插入大段的经典段落字幕,简直有点破坏影像。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张爱玲的作品似乎又是每个文艺导演的梦想,每个演技派的最佳剧本。就连最容易被张迷忽略的超短篇《色·戒》,居然让大导演李安发了疯,让巨星梁朝伟着了魔,让新秀汤唯不惜牺牲,最后让观众目瞪口呆。
不管怎么说,电视剧《倾城之恋》还是挺成功的,否则,我也不会每天下班就急着赶回家。同事们见我辛苦,劝我网上下载一次看完——不,我喜欢每天有个期盼,甜蜜的牵挂。不管编剧怎么改编,我还是看到三十年代一段恋情,在那样的大时代里,不过是大城小事,却是普通男女的终生大事。起先我还以为那陈旧的颜色是摄影效果的问题,原来是一个氛围,久远年代的故事,因为模糊,反而放不下,像一段挥之不去的记忆。尤其是流苏初到香港时跟柳原独处的片段,没有很多场景的更换,也无太多镜头的运转,只是站着说话,那交流几乎在辩论,火花四溅又全部落于暗流涌动中,直呼过瘾。
过瘾是过瘾,然而不是没有惆怅若失的。原来那些人物形象跟小说中的不一样,想象与现实——虽然也还是导演的想象,原来有如此落差,特别是柳原,有时候简直让人不认识。这都怪张爱玲手中的如椽巨笔,在描写女主角时,通常是一把尖锐的刻刀,连衣折都不漏过,形象而具体,可是在描写男主角时,却又成了一支细细的铅笔,顶多是素描,疏疏的几笔,任读者揣摩。我一直以为柳原是个把感情玩于鼓掌之间的人,没想到他居然有孩子气的认真,当他定定地看着流苏时,我觉得流苏在感情上的优势是那么明显,不知道她为何还那么绝望。幸好,编剧给柳原加了一段与洪莲的故事,算是前传,方能自圆其说。
所以,编剧对原著的改动和创造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张爱玲一直都让男女沉迷于自我的世界里,他们的感情与他人无关,可是电视剧,尤其是大陆的电视剧毕竟要找到一个更大的主题,否则,怎么是大众的艺术,又未偏离主旋律。因此,编剧将场景更多地放在上海这个大都市,让战争进一步扩大——战争与爱情,本来就是文艺中永恒的主题。
好了,《倾城之恋》放完了,人也放心了,我只能继续唱那片尾曲,就跟主演陈数一样。
“美丽呀倒影在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