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一度春暖花开的时节,人想衣裳花想容真是千真万确。这不,这个都市里随便哪个书报摊上,大大小小的时装、生活杂志已风起云涌般铺天盖地地推出时装专辑,向读者上帝展示新一季的流行趋势和搭配技巧,大有只争朝夕的架势。
想当初还没有从业时尚媒体时,经常和一班朋友边翻时装杂志边指点江山:这本杂志的时装大片如何如何,怎么看一本杂志跟看几本杂志区别不大云云。然而真的成了槛内之人,才深知个中甘苦。
想要向世界几大时尚之都看齐,还真不是壮志凌云就可以实现的。首先国情就大不一样,国外的时尚媒体,经过每年年末圣诞的休养生息,一俟新年来临,便可大张旗鼓地推出超大份量的春夏特辑,刺激读者的眼球和购买力;而中国流行趋势的慢一拍子,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与流行资讯的传播速度已无太大的关系。中国新年之后,人们更悠着盼望之后的春节,唯有这之后传统意义的春天才真正来临。无奈,舶来奢侈品牌也要服水土才能落地生存。除了少数财力雄厚、营销架构清晰的世界超级品牌,大部分品牌的新品上市都有意无意地安排在了春节之后,甚至于香港也不例外。
而这也不难解释,新品上市之前面向媒体推出的Pre-Collection和Press Sample为何如此物以稀而贵了:有的品牌整个大中华地区统统就只有为数不多一个系列的样衣,每套仅此一件。所以每到开季前后,矜贵的样衣便如空中飞人,香港拍了台湾拍,台湾拍了到北京,再到上海、广州。这个时候,便是检验每个时装编辑功力的时候,不仅主题要独特、选衣服眼光要准,和各大品牌公关的人际关系也殊不简单。
此刻片场如战场,不见硝烟,却只见一众时装编辑忙得满头生烟。先是狂打上海本地、北京、香港各大品牌公关的电话,急召样衣;然后满世界地搭配鞋子、帽子、首饰、包包;然后摄影师、化妆师、发型师、模特,一个也不能少。所谓茶饭不思,日萦梦绕,形容众编辑的这种状态是再贴切不过了。
这边厢,刚望眼欲穿地盼来了昨晚最后一班机从北京飞来的样衣;那边厢,快递师傅已经眼巴巴地等在拍摄现场,刚从模特身上扒下来的还散发着体温的服装,即刻收进包裹箱里,十万火急地送往北京,那边也在等米下锅呢。往往拍摄的最后一分钟,就差大家执拾物什、准备收工的当口,样衣才姗姗来迟也是有的事。
另一方面,时尚作为一项产业,在国内的发展虽然早已启蒙,但仍旧处于初始阶段。行业内部的架构和分工都还未至成熟,最好的一个例子是目前业内不乏优秀的发型师和化装师,有创意的摄影师也愈来愈多,但真正专业的时尚造型师(Fashion Stylist)却始终欠奉。品牌资源过于单一和稀少,包括为各式品牌(不单单是奢侈品牌)和媒体之间提供中介的公关公司的稀缺,也都是造成这种春季时尚大战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