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岛崎藤村和千曲川

(2014-07-06 20:58:18)
标签:

转载

分类: 日本随笔
原文地址:岛崎藤村和千曲川作者:王志镐

岛崎藤村和千曲川

 

    第一次见到岛崎藤村的作品,是在一本日语朗读文选中。据介绍,他是诗人,小说家,作品有《若菜集》,《破戒》,《夜明前》等,还写过散文和童话。我伴随着录音磁带,读着他的散文《千曲河的素描》,一次次陷入到他描写的美丽自然风光中而不能自拔。降霜后白芒芒的桑田、菜地;霜打后的卷曲的桑叶;被寒风拽直了头发似的柳枝;寒风中被冻红了脸颊、耳朵和鼻尖的女人……这一幅幅淡雅的素描展现在我的眼前,于是我想读到他更多的作品。

    后来,我又读了罗兴典先生多年前翻译的藤村先生的一首诗《千曲河旅行之歌》,摘抄如下:

一.

小诸古城外,

白云悠悠游子哀;

繁缕无绿意,①

嫩草纤纤不堪席;

银被盖山丘,

日照融融淡雪流。

 

虽有春晖暖,

茫茫四野无花香;

早春蒙薄纱,

唯见麦色发嫩黄;

结队几行商,

田间来去步仓仓。

 

浅间随暮去,

忽闻草笛传衷曲;

柔波千曲川,

游子夜投傍岸宿;

浊酒亦可酣,

聊以慰我旅中愁。

①     繁缕是日本到处生长的一种草名。

二.

    昨日复昨日,

今宵又是无举足;

何事苦奔波?

为愁来日复虚度。

 

几度荣枯梦,

依稀深谷中;

江波依旧曲岸旋,

随沙沉复升。

 

呜呼古城何所语?

不尽川波答何声?

往昔当静思,

百年若昨晨。

 

千曲川水日夜流,

川岸早春漫柳烟;

孤身绕山崖,

忧思逐浪翻……

 

    这首诗写于1900年,远早于鲁迅、周作人留日读书和开始创作的年代,1943年藤村逝世那年,周作人撰文如此评价:

 

   “藤村先生在文学上的绩业,自有日本文学史家会加以论定,我不能说什么,这里只是略述自己的印象以及感叹之意而已。藤村先生的诗与小说以前也曾读过好些,但是近年爱看杂文,所记得的还是以感想集为多,在这里我也最觉得能看出老哲人的面影,是很愉快的事。《雪天的纸窗》中还有几篇随笔,反覆的读了很是喜欢,再去查原书,在昭和五年庚午出版的《在市井间》一册里找到了几篇,如《小诸的回忆》,《短夜的时节》,《养生》,几回想起要翻译,却终于不曾下笔,因为觉得这事情太难,生怕译不好反把原文弄坏了。创作中富有思想的分子,而这又有空间的与时间的博大性的,这是我所尊重的作品,藤村先生的感想随笔,就是小篇也多有此特质。而今已没有这样的人了,在这里正可谓之东亚的一损失,没有法可以弥补的。”
 

    伫立在千曲川岸边的藤村在前一段诗中里借景抒发了游子的忧愁思绪,在第二段诗中里深刻思索并吟诵了人生的虚无与无常。这两段诗都是以悲切的抒情为特色的《藤村诗抄》这的绝笔。让我们逐段分析一下诗中的意境:

 

    “在本诗第一段的开始,我们看到小诸的古城附近,作为异乡游子的诗人在白云下过着悲伤的人生。附近的野草还未长出,浅茶色的贫瘠的土地裸露着,遥遥望见的山岗那边,阳光照射着正在融化的残雪,雪水流淌。

诗人的目光捕捉到了稍远一点的景物。总算有一点几近朦胧的阳光照射下来,如果说是绿色的话,还仅仅只有短短的麦苗,而花草的香味还没有闻到。像是行脚商人似的旅行者在这样的田间小道上匆匆而过,为的是在天黑之前赶到下一个宿驿。匆忙的旅行者的身影,挑起了诗人的悲伤情感。

    将黄昏的思绪通过听觉体验到的情景叙述出来。熠熠生辉的浅间山也融入了暮色,只有作为心中的印象还鲜明可见。用听觉代替视觉,那千曲川浅滩的潺潺流水,该不是去年夏季听到过的草笛吧?诗人在河岸上的旅店里喝起了酒,人生的悲伤之情得到暂时的慰藉。

    在本诗第二段的开始,诗人激动地质问自己:为什么昨天和今天都没有变化,单单明天却要为区区小事而让我烦恼呢?

诗人沿着旧城石墙,向谷底走去,然后凝视着流水。河水裹着泥沙潺潺流去,诗人心中的芥蒂也似乎随着河水流去。

    诗人沉湎于静静的思索中,像是对旧城和河流的波涛在述说着什么。曾经是武将们寄予梦想的古城,经过百年的沧桑,已经荒废。而河流的波涛却像昨天一样,毫无变化。诗人由此想到了人生的无常。

    诗人沿着河流向远处眺望,或许是心理作用,他看见了温暖的阳光下,河岸上的柳荫霞光返照。要不了多久,荒凉的土地上春天就要来到。可是尽管如此,诗人的心情却是沉重的。诗人一个人孤独地沿着河岸边的岩石走着,心怀哀愁。

    这里没有诗人另一部作品《若菜集》中的青春激情和浪漫,只有忍耐着人生的虚无,活下去的苦恼和悲哀。藤村在该诗写成的前一年,即明治32年4月,当了小诸义学的教师,并结了婚,在小诸的马场后面建起了新居。这首诗是就要成为孩子父亲时写的。当时,他一面感到无可推卸的责任,一面又对漂泊的生活感到抑郁。虽然预感到身边的春意,却仍无法把握自己人生的实际状况,对人生之旅感到忧心忡忡。”

 

    以上对这首诗的讲解是由日本评论家市村和久作的,最后他这样写道:

   “诗人眼前的古城,是梦想称霸天下的武田信玄的前线基地,现在仅存荒凉的旧址,而梦想已荡然无存。藤村与杜甫、芭蕉一样沉湎于忧虑。”在《早春》中藤村说道:“在小诸住下来以后,我又找回了曾一时疏远了的对杜子美和李白的诗的喜爱。”并解释说《落梅集》也是因李白的诗而命名的,是将思绪寄托在传统的诗情里的作品。

 

    我在网上用日语输入《千曲川的素描》,找到了这部随笔集的全部文章。文中所描写的山川河流、乡村学堂、农家子弟、青黄色的麦穗、白色的萝卜花、还有那山坡上的松林,山坡下的桑田,竹丛……一切都是那么熠熠如生。本是平淡的乡村生活成了藤村随笔中的生动描述,他将自己周围看到的、发生的一切都细致地刻画下来,力透纸背,使人可以久久地回味。《千曲川的素描》共有十三个短篇,我试图逐篇对其进行翻译、欣赏和解说。

 

    注:信浓川,全长合计为367公里,是日本第一长河。几乎涵盖长野县、新泻县所在的整个信越地区,流域面积为日本第三。
  
  信浓川发源于长野、山梨、埼玉交界处的甲武信之岳,最终在新潟市注入日本海。
  
  不过,信浓川在长野县境内称为“千曲川”,从《万叶集》开始,就有许多诗歌描述千曲川(如,信濃なる千曲ちぐまの川の細石さざれしも君し踏みてば玉と拾はむ)。——有人以为千曲川、信浓川是两条河,其实千曲川是上游,信浓川是下游。
  
  战国时代,上杉谦信与武田信玄的“川中岛之战”就是发生在犀川与千曲川的汇流之处。
  
  作家岛崎藤村写过一本《千曲川风情》,是近代散文的经典。而他的诗歌《千曲川旅情之歌》,“柔波千曲川,游子夜投傍岸宿;浊酒亦可酣,聊以慰我旅中愁”,被谱曲演唱后,作为思乡之歌广为传唱。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