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梁林故居交锋:新京报VS北京晚报

(2009-07-31 18:47:26)
标签:

保护

北京市文物局

北总布

拆除

故居

金岳霖

梁思成

林徽因

文化

文化遗产

仅仅保护梁林故居还远远不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30日03:45  新京报

  ■ 社论

 

  鉴于舆论的高度关注,北京市文物局日前表示将对已拆毁近半的梁思成、林徽因的故居进行保护。梁林故居幸免于难,算是不幸之幸。不过,最令人欣慰的是,经过了此次梁林故居拆迁风波,名人故居的地位终于得到了确立,名人故居的全面保护终于被相关部门所认可———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表示,名人是财富,对于名人居住过的地方,都要进行标注、挂牌、说明,一个地方如果住过多位名人,也要一一说明。对于尚未挂牌的地方,也不能进行拆除。

  名人故居保护不再局限于建筑价值,而是基于文化价值上的一律保护,这无疑是一大进步。不过,目前仍遗留下不少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与讨论。

  首先,梁林故居已然拆毁近半,那么文物部门的“保护”,究竟是要保护拆剩下的一半,还是要按其原貌予以修复?根据有关规定,对于名人故居或古代建筑的保护,包括修葺和复原在内。所以,要保护梁林故居,恐怕不能只保护剩下的残垣断壁,而是应尽量按原貌予以恢复。

  其次,与梁林故居毗连的老宅院该做如何处理?显然,梁林故居只是所在老城区建筑和风貌的一点,保护梁林故居而拆毁其他老宅院,老城区的整体风貌就会荡然无存,梁林故居也会淹没在高楼大厦和宽阔马路之中而失其韵味———就像现在许多大都市里蜷缩一隅的古代建筑一样,成了罗丹所说的那只虽然优美但有碍整体的“手”。所以,与梁林故居毗连的老宅院,也应该一起被列入保护范围。

  最后,保护名人故居目前似乎只侧重于文保部门的单方面努力,公众参与不足,文物部门缺少与民众的沟通和对话。梁林故居问题上虽然听取了民众的意见,但还只是个案而已,其他名人故居或古代建筑并非都如此幸运。比如,北京八道湾11号的鲁迅故居即面临被拆迁的命运。如何让公众积极、有效参与名人故居保护,需要有一个制度化的平台。

  名人故居和古代建筑,不仅是“凝固的音乐”和“古朴的风景”,更重要的还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的见证人、文化的诞生地、精神的栖息场所。长期以来,名人故居和古代建筑或遭到“文革”的破坏,或给“经济建设”让路,已经毁掉十之七八,残存的一些也是要么岌岌可危,要么实现了充分的“商业化”———这种现象在世界都属罕见。在传统的信仰与文化遭到颠覆和破坏之后,名人故居和古代建筑若再持续不断地遭到破坏,最终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专家所说的“消失了的中国”。

  阻止“中国的消失”,保护名人故居和古代建筑,首先是文物部门的职责,但也是全民和全社会义不容辞的义务。鉴于中国大规模的工业化、城镇化仍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为了与推土机赛跑,抢救与保护名人故居和古代建筑的当务之急是:其一,暂行冻结对老城区和古建筑的改造———最好是整个老城区原封不动保护下来;其二,文物部门会同有关专家对名人故居和古代建筑进行摸底调查、登记造册,并开列出保护区域和保护名单;其三,将计划公布于众,广泛听取和接受民众意见。这些都应该成为一个定制。

  相关报道见A08版

北京晚报:历史可以“凝固” 生活不能“冻结”

 

 

卢金忠

 

 

2009年07月31日08:36  来源:《北京晚报》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读罢今天《新京报》的社论——《仅仅保护梁林故居还远远不够》,感觉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对于北京这样一座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的文明古都来说,仅仅保护梁林故居当然是不够的,事实上近年来北京文物保护的力度早已超出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其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诚如这篇社论所提,名人故居和古代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和“古朴的风景”,但是由此推导出将整个老城区“原封不动保护下来”,这样的结论是典型的形而上学,无一丝一毫合理性、科学性可言。

  建筑可以凝固、历史可以永恒,但是生活是鲜活的,居住在老城区的老百姓的生计是不可以被“冻结”的。煤电气热等现代化生活设施的缺失,私搭乱建导致的严重安全隐患,几十口人挤在一个大杂院中、上个厕所都要跑出几里地的逼仄的生活环境……

  在某些论者的眼里,只有“冻结对老城区和古建筑的改造”,原封不动保留那些“凝固的音乐”,才能达致所谓“阻止‘中国的消失’”的高度,而老百姓的这些生计问题根本不值一提。

  在《新京报》最近一系列有关梁林故居保护的报道中,我们也曾经看到: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大女儿、已经八十岁高龄的梁再冰表示:“一年多以前我和老伴去那里看过,已经完全不是我小时候的样子了……这里跟我已经没有关系了。”今天该报配发的报道中也提到:对于已经面目全非的北总部胡同24号院,专家表示“复建未必好”。那么,我们做为北京市民不禁要问:是下大力气保护好新林院8号——这处曾经诞生过新中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方案、并且格局完整保存完好的梁思成故居,还是复建一处仅存个别残缺建筑、格局全失的北总部胡同24号院,来得更实际些?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北京生活和居住过,包括正在这座城市里“栖息”的名人灿若繁星;细细搜寻,旧城中每一条胡同、每一处四合院都或多或少走出过名人的身影,但是不是非要把旧城“原封不动”地“凝固”下来,绝不是一两篇社论就可以定论的。

 

 

(责任编辑:贾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