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教育录:一位中国儿童的成长史224
2008年2月22日:从春风到春风,从笑容到笑容
凌晨2时左右,我正在紧张工作,突然感觉竹帘晃动,幅度还很大,而卧在书桌上睡觉的铁蛋,却并没有醒来“汪汪汪”地“报警”。于是,我停下来,抬起头,结果,听到书桌对面的窗外,风声正像潮水一样汹涌澎湃。
噢!原来是起风了。这当然不是一般的风,它是夜风,更是春风。此时,它正吹醒大地,吹醒河流,吹醒所有冬眠的生物。它的声音,有时像在吹一支音调长长的口哨,有时又真的像惊涛拍岸——当然,看不到拍起的“千堆雪”。
我“竖起”耳朵,闭上眼睛,想认真听一听春风。我始终觉得,在人类所能够听到的声音中,即便是最经典的音乐,也比不上天籁之音。天籁那种动人心弦的美,纵然是人类中最伟大的音乐天才,也表达不出来,更不用说去创造。
更何况,这天籁是春天在歌唱!而能听到这歌唱的人,在今天的城市中,恐怕早已不多了。毕竟,在这么深的夜里,大多数人已经入睡,他们正沉醉在不觉晓的梦中。这样一来,我是多么幸运,居然听到了2008年的第一场“春之声”!
事实上,本篇教育录写作到这时——23日凌晨2时49分,我又停下片刻,“竖起”耳朵,闭上眼睛,虽然非常疲惫,但却依然幸福地,倾听那源于春天的天籁。我听到,它依然那么汹涌,那么澎湃,像极了迎面席卷而来的浪潮。
与22日凌晨稍有不同的是,23日的春风,从0时30分就“涨潮”了,并且一“浪”比一“浪”大,一“浪”比一“浪”高。22日凌晨,听着窗外的风声,我曾想,白天的风应该也很大吧?会不会有弥天而来的沙尘暴呢?
我的猜想完全错了。凌晨5时,当我关掉电脑,准备休息时,窗外已经听不到风声了,就算打开窗户,也看不到竹帘轻晃。而当我起床时,正午的阳光无比灿烂,照在身上,那种温温暖暖的感觉,真是舒服极了,享受极了。
“太阳这么好,我们带天天出去吧!”太太指着窗外,向我提出了建议。
“我先想想。”我这样说,然后,打开窗户,看了看阳光,看了看树梢,看了看楼后的草,“她刚出完疹子,出去会不会有问题?要不,明天吧?”
“没事儿。”太太自信地说,“都已经出完了,怕什么?再说,阳光这么好,也没有风;更何况,出疹子的时候,我们都抱着她去医院了;还有,我们好几天都没下楼了,也该到外面转转,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了……”
“好吧!”我答应了。随即,太太迅速“向后转”,三步并作两步走向卧室,开始给天天穿出门的衣服。天天好像知道要出门了,用太太的话说,“脸上马上笑开了花儿”。看来,天天这只小鸟儿,也想到户外好好展翅“飞一飞”呀!
户外,阳光更暖,春风柔和,空气新鲜。坐在小车里的天天,眼睛滴溜溜四处张望,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这让太太非常开心,当然也为自己的“英明决定”自豪,便对在旁边锻炼身体的我说:“看,出来多好,空气多新鲜,天天多高兴!”
晚上,太太更是非常积极、非常开心地向我“汇报”:“自从今天出了门,天天一直都非常高兴,老是笑,老是笑,就连睡着了也笑,她可是好长时间没这样笑了!明天,我一定要带她到对面小区,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晒太阳!”
太太的“汇报成果”,很快就得到了验证。晚饭后,我在书房里工作,太太抱着天天来玩儿。当天天坐在书桌上,一边抓花儿,一边望着我时,她的笑容始终像中午的阳光一样灿烂。我刚逗她两声,她就“咯咯咯”地大笑起来。真神了!
2008年2月23日凌晨3时21分写,此时,春风依然在汹涌澎湃地歌唱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