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保印按:
继《月子:一位父亲的札记》之后,东方出版社即将出版《百日:一位父亲的札记Ⅱ》,本文系该书的后记。这篇后记,是我之所以每天坚持写作“天天教育录”的说明,也算是对关心“天天教育录”博文的网友的交待。感谢你们阅读“天天教育录”,我愿与大家一道,更深入地体验育儿的百般滋味,更持久、更日常地领略育儿的百样风景。明天是元宵节,过这个节日,年就算过去了。最后祝福大家一声:过年好!
百日育儿百般滋味百样风景
——《百日:一位父亲的札记Ⅱ》后记
只要活着,生活就无时不在。只要有了孩子,生活就会更加实实在在。
自从我的女儿天天降临人间,自从我每天观察、思考、记录她的生活,我越来越深地体会到,流水般的生活,只有在细细品味之后,才会津津有味;进而,由一个个平凡的生活片段,酝酿而成的人生之酒,才会飘溢出醉人的醇香。
每一天,我们都在忙忙碌碌中渡过,很少有时间和心情停下来,回头看一看刚刚走过的路,更不用说,去回忆和品味路上的风景。慢慢地,风景在人们的眼里消失了,仿佛从来都不曾存在,而从此,我们每一天都只能“在路上”。
可是,我们活着,我们的孩子活着,将来我们的孩子的孩子也要活着……如果,活着就只剩下活着,只剩下“在路上”的疲于奔波,只剩下一片空洞、苍白、茫茫然的回忆,那么,人生也许就真的只是一种虚无,一种难以自主的缥缈。
然而,生命如此宝贵,生活如此美好,人生更是越陈越香的酒,我们没有理由不珍视,没有理由不享受,没有理由不让每一天不仅仅“在路上”,更在一道道美丽得足以醉人的风景里!是的,风景永远在路上,但它需要发现和欣赏。
一旦意识到这一点,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会成为一道神奇的风景;如果记录下这一道道风景,无论是用文字、影像、声音,哪怕只是用绳子打下一个个结,我们就会无比震惊地发现,原来,自己曾拥有过那么多的幸福,那么多!
从2007年7月13日天天降生那天起,我开始在匆匆赶路的同时,有意识地停下来,回忆、记录、品味路上的风景,并从这些风景中,更真切地感受生活,更深入地考察人生,也以一种更公共性的视角,去还原风景、解析风景。
这些风景有一个总的名称,叫“天天教育录:一位中国儿童的成长史”,同时,也有一个个阶段性的名称,比如月子、百日、过周……这是我的女儿天天的生命历程,也交叉着我和妻子、铁蛋的生命历程。铁蛋是我家的宠物狗。
《百日:一位父亲的札记Ⅱ》这本书,记录了天天降临人间100天的生命历程。在这100天里,她从完全无助的小婴儿,成长为具有鲜明自主意识的小人儿,不仅让我零距离观察了生命的神奇,更让我从中享受了平凡生活的美好。
100天,对有着当代中国平均寿命的人来说,当然只是小小的人生片段。然而,它却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片段,相反,是无比重要、有着特殊意义的人生阶段,因为它是人之初的100天,是小婴儿成功突破生命瓶颈的艰难历程。
所以,无论是在当代中国,还是在历史上的中国,给孩子过百日,都是非常隆重的家庭庆典。事实上,给孩子过百日的中华习俗,早在中国历史上的西周时期,就已经成熟。在《诗经》中,就有这样一首给儿童“过百日”的祝愿诗: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这首诗的全称是《诗经"国风"周南"麟之趾》。据学者考证:《诗经原始》说此诗乃“美公族龙种尽非常人也”。知该诗是西周洛阳南部公姓族人生子“过百日”时,为新生婴儿祈祷用的祝词,是通过对麒麟的祈祷,来祈求公子仁厚,赞美公族子孙繁衍的,因此,后人遂以“麟趾”比喻子孙的贤能。
那么,我送给天天的“过百日”礼物,就是这本书。在此之前,当天天“过满月”时,我曾送给了她另一本书,那就是《月子:一位父亲的札记Ⅰ》。
我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她在长大之后,能够从中切身体会:人为什么需要敬畏生命?更重要的是,她所需要敬畏的,不只是生命本身,还有生命的历程,以及在这个历程中,包括父母在内的所有人对她的爱与关怀。
女儿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更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因此,女儿的生活,也就是我的生活;女儿的生命,也就更是我的生命。所以,我期待女儿敬畏生命,也就意味着我首先要敬畏生命;我期待女儿敬畏生命的历程、敬畏她所收获的爱与关怀,自然也就意味着,我首先要敬畏它们。
实际上,我和女儿是一对生命共同体,妻子和女儿也是一对生命共同体。与此同时,我、妻子、女儿,包括作为家庭成员之一的铁蛋,我们又组成了一个更大的生命共同体。幸福着你的幸福,悲伤着你的悲伤,是生命共同体的特征。由此推而广之,我们整个人类社会、整个自然界,又何尝不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因此,写作《月子》、《百日》以及整个“天天教育录:一位中国儿童的成长史”作品系列,其目的,不仅仅是我要把它们作为礼物,送给自己的女儿,我还要借助观察、思考、记录的过程,与女儿一起,与整个家庭一起,共同品味生活,共同成长进步,共同欣赏人生风景,共同见证当代中国百姓生活史。
然而,无论是《月子》、《百日》以及还将陆续出版的《过周:一位父亲的札记Ⅲ》,包括“天天教育录:一位中国儿童的成长史”作品系列的全部,又不只是我送给天天一个人的礼物,而更是我送给所有孩子的礼物。因为——
我期待所有的孩子,都能在长大之后,通过阅读这些最真实的生命历程故事,懂得敬畏生命,敬畏生命的历程,敬畏在生命历程中收获的爱与关怀。
我期待所有的孩子,都能在成长之时,通过阅读这些充满爱的生命历程故事,学会珍视人生,珍视人生的风景,珍视在人生风景区里遭遇的泪水与笑容。
而其实,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谁不是孩子呢?或者说,谁不曾是孩子?因此,我送给所有孩子的礼物,实际上又是送给所有人的。
毕竟,我们“在路上”的时间太多了,“在路上”的脚步太匆忙了,现在,需要停下片刻,歇一歇脚,喝一杯茶,并借助这份特别的礼物,重新回到人生的原点,想一想,什么是最值得敬畏的,又什么是最值得珍视的。然后,当我们再出发时,将会领悟“慢慢走,欣赏啊……”的深刻意义。
在这里,我想引用一段话——
“我的女儿是2007年7月16日10时出生的,只比曹先生的女儿晚三天。虽然事隔已近五个月,但是读着他的文章,住事又一幕幕的重现眼前。我很遗憾没有像曹先生一样,将这点点滴滴记录下来,这是多么珍贵的记忆啊!这本书多多少少弥补了我的遗憾。我会好好保存这本书,把它作为一个礼物送给我的女儿,让她知道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这是一位不知名的母亲,在读完《月子》之后,写下的感想节选。
《月子》是一个礼物,《百日》也是一个礼物,而且是一个更厚重的礼物。所以,我期待,能有更多的父母亲,把它们作为特别的礼物,送给自己的孩子,陪伴他们走过漫漫人生路;同时,也需要把这份礼物送给自己。
孩子需要“知道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父母也同样需要记住这些,因为在多年以前,自己也是被父母带到这个世界上的孩子。
说实在的,正是在哺育女儿天天的过程中,我才深刻体会到,父母之恩对自己意味着什么,自己又该怎么样以“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的态度,去热爱自己的父亲和母亲——尽管,我和妻子的父母亲,都早在20多年以前,就已经离开了人世。愿他们在天堂安息!
需要说明的是,《百日》还是一份送给准妈妈、准爸爸、新生儿妈妈、新生儿爸爸的特别礼物。它所记录的百日故事,不仅可以为他们提供最直接、最真切、最形象的育儿经验与教训,更可以让他们提前体会百日育儿的百般滋味,提前领略百日育儿的百样风景,并在此基础上感受生命的美丽与神奇。
最后,我要郑重感谢以下诸位:
感谢在《月子》之后,继续高效率、高质量出版本书的东方出版社。
感谢北京大学教授何怀宏老师,是他建议我记录天天的成长史。
感谢旅美学者沈睿老师,她写给天天的满月贺信,是一首最美、最感人、最神秘而又充满爱的诗;她为“天天教育录:一位中国儿童的成长史”写作的序文,更是一篇激励并指导我努力前行的教育文献。
感谢著名作家林达师对我写作的指导和思想观念的启迪。
感谢留法画家、设计师刘旭东先生,他为天天月子期间的生活,友情拍摄了大量精美图片。
感谢名宝国际专业儿童摄影公司,他们多次用完美的镜头,记录了天天百日期间的生活,本书除月子以外的图片,均由该公司友情拍摄。
感谢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信力建先生、华光国际运输(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牛晓霞女士、北京天一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继先生、总经理靳军女士、东方出版社、北京建设大厦酒店原总经理王敬堂先生、名宝国际专业儿童摄影公司经理王丽微女士、天津电视台《沟通》栏目编导赵元春女士、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金汕老师、沈阳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邢爽老师,在他们的爱心支持下,向农民工NGO北京市协作者文化传播中心捐赠数千册《月子》和我的另一部著作《千万别教坏孩子》,用于支持对女性育龄农民工的育儿及家庭教育。
需要感谢的人还有很多,我不再一一列举,但我要向你们说:谢谢!
最后,要特别感谢购买本书的每一位读者,您对本书的喜爱,使我深深感动,也是在支持我努力完成“天天教育录:一位中国儿童的成长史”作品系列这一宏大的写作工程。有了你们的支持,我将努力写作得更好。
“天天教育录:一位中国儿童的成长史”作品系列的最新文章,将陆续在我的博客上发表,敬请关注。读者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交流意见,凡信必复。
我的邮件地址:cbyxw@163.com
cbyxw@hotmail.com
我的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u/1255602350
曹保印
2008年2月20日凌晨4时18分于北京
特别说明:
为了全面反映天天的百日生活,本书前30篇文章,系《月子》一书的节选。已经阅读过《月子》的读者,在阅读《百日》时,可直接从第31篇开始。除此之外的本书读者,如果想详细了解月子期间的故事及经验教训,建议您另行阅读《月子》。再次感谢每一位阅读本书的读者。开卷有益,祝您读书愉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