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教育录:一位中国儿童的成长史198
2008年1月26日:什么叫生活?这就叫生活
因为菡月、张金夫妇,今天中午要来做客,我便早起了一个半小时。菡月是一位非常热爱动物、倡导生命教育的小学教师,在北京的动物保护志愿者圈子里,颇有名气。作为朋友,我曾经为她的著作《你的世界我最懂》写过一篇书评。
夫妇俩特别守约,准时来到了小区门口。我牵着铁蛋,早已在那里恭候。铁蛋与张金特别有缘,到了家里之后,和他玩得十分开心。对菡月,铁蛋也表现了难得的热情。难道,铁蛋能够感觉出来,他们都是热爱动物的善良人?神奇。
菡月现在还养着五只猫,其中三四只都是流浪猫,她说,在这之前一共养过七只。在她小小的一居室里,养了这么多猫,每天都要“服侍”它们,有的还需要特别治疗,可以想见,她付出了多么大的爱心与耐心。我真是佩服她的勇气。
他们给天天带来了很多礼物,有几大包纸尿裤,还有很多书,尤其是从韩国引进的彩色绘画版《昆虫记》,我最喜欢。法布尔的《昆虫记》,我曾买过一套成人版,但是,后来不知道被谁拿去了,真到现在,只要想起它,我还心疼。
我希望,天天长大以后,也像我一样喜欢《昆虫记》,借此了解大自然的奥妙,并且知道尊重每一个美丽的生命;也像菡月一样,能够拥有纯真的善良,特别是对弱小者——无论是人还是动物,愿意付出自己的劳动与爱的真心。
这两点,对儿童来说非常重要,它们是孩子贵族灵魂的奠基,也是品质生活的保障。一旦儿童深深地热爱上了大自然,懂得每一个生命都是无比美丽的,真心愿意和弱小者分享生活的幸福与快乐,那么,就必然会拥有一个华美的人生。
什么是生活?志趣相投的朋友来了,聊聊天,喝喝茶,吃吃虽然简单但可口的家常饭,交换彼此的礼物——我送给了他们一套《思想中国》丛书、一套《新京报》评论集、一本《草根儿》,这就是生活。这样的生活,很实在,很朴素。
送走他们夫妇后,我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直到近17时25分。随后,放下一切需要继续做的工作,到厨房里切了半个苹果,我便半躺在沙发上,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17时30分,《月子》将首次通过电波,传遍全中国。
于是,客厅里出现了这样的场景:我半躺在沙发上,铁蛋卧在我的左手边。太太坐在沙发的另一侧,怀里抱着正在笑的天天。玻璃茶几上,一台为了收听节目,而专门在菜市场买的微型收音机,正在播放着优美的序曲旋律。
对我来说,这种等待的心情,是幸福的。对太太来说,应该也是一样。至于天天和铁蛋怎么想,我们俩都不知道,但是我却可以猜想,他们也一定感觉到了幸福。要不然,铁蛋也不会睡得那么香,天天也不会笑得像花儿一样开放。
这时,太太说话了。有时候,她无意中说出来的话,会让我很是吃惊。因为那仿佛不是一句家常话,而是一个深刻的哲理,一句隽永的诗。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悄悄记在笔记里,等到了夜里,再一边慢慢品,一边写进文章里去。
“什么叫生活?这就叫生活。”太太说,“你、我、天天、铁蛋,我们四个一起听收音机,我抱着天天,你吃着苹果。这样的生活,很真实,很实在。”
“嘘——”我打断了她的话,其实,这个时候她也已经说完了。随即,我起身走进书房,把这些话记在笔记里。等我再从书房出来时,序曲已经播完,再有一分钟,就开始播放《月子》了……好美!这种等待。好美!读《月子》的声音。
晚上,我从网上下载了这期节目,以便珍藏这种幸福,常听常美。
2008年1月28日凌晨2时30分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