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教育录:一位中国儿童的成长史196
2008年1月24日:从“神之子”,走向“人之子”
我轻轻关上卧室的门,又猛地打开,然后,“喵儿……”一声。“咯咯咯”,这天籁般的笑声,清泉一般涌出来,叮叮咚咚,好听极了。这个天天,马上就要到次日零时了,她居然毫无睡意,趴在被窝里,起劲儿地和我藏起了猫。
现在的天天,越来越有趣,在不经意间,就能露出一个让人想不到的新本领,既让我无比惊讶,更让我非常幸福。天天正在不知不觉中,悄悄长大。用太太的话说:“有苗儿不愁长!”的确,一天天过去,天天这棵小树苗,见风就长。
晚饭后,我本来想先睡一会儿,然后再起来工作,可是,一旦和天天玩起来,困意竟然神奇地遛走了。玩什么呢?天天趴在床上,我拿了草莓形状的电子音乐琴,放在她的面前,一边让她听音乐,一边看她拍打做成动物形状的键盘。
由于趴在床上,两只手要用来支撑身体,如果再去拍打键盘,实际上有点儿困难。但是,天天还是努力去拍,偶尔拍出了小鸭子叫、绵羊叫、狗叫、马叫、牛叫、小鸡叫等,就高兴得咧着嘴笑。我注意到,她今天的清鼻涕消失了。
也许是拍出音乐的确费劲儿,天天使出了一个新本领,低下头,用额头去碰键盘,或用下巴去压键盘,当音乐响起时,她抬起头来,脸上阳光灿烂,鲜花芬芳。我在一旁观察着,简直有点儿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她居然会手脑并用了!
这里的“脑”,有两部分含义:一是会用“大脑”思考了,二是会用“脑袋”直接实现目的了。对天天来说,这个新本领不能小看,因为这标志着她从“小动物”的层次出发,开始了自己作为“人类”之一员的智慧攀越之旅。
当然,这并不是天天第一次用大脑思考。事实上,她的思考,恐怕早在“水晶宫”里就开始了。要不然,就不会有“胎教”一说。从我和太太的观察看,天天非常聪明,也非常敏锐,用豫方言来形容,就是她特别“灵性”。
比如,据太太说,天天睡觉时,只要身边有动静,哪怕只是妈妈翻一下身,她就会有感觉,并且也常常会跟着翻。而据我的观察,经常性地,只要我给她盖上被蹬开的被子,哪怕动作非常轻柔,她也会察觉到,有时还会马上再蹬。
只是,随着天天的长大,她所面临的危险,也在慢慢增多。半岁之前,有自然之神在呵护,婴儿们大多可以安全走过这段“人之初”,但此后,就要更多地依靠自己、监护人和社会了。半岁后的孩子,正在从“神之子”走向“人之子”。
半岁之前,我们一般称之为“婴儿”;半岁之后,我们一般称之为“孩子”。称呼的不同,实际上正是儿童“地位”的变化。“婴儿”可以不懂事,为所欲为,但是,“孩子”就要慢慢学着懂事,学着做“好孩子”了。
当然,关于“好孩子”的定义,恐怕是多种多样,人见人殊的。在这方面,似乎并没有一个“国际”——是“国际标准”,而非“国家标准”。在中国,仿佛曾经有过“国家标准”的,比如说“三好学生”、“听话”、“乖”等。
显然,对孩子来说,如果仅仅只有“三好”、“听话”、“乖”,肯定很不够。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所需要强调的,可能还应该是“有个性”。因为,只有“有个性”的孩子,才更具有创造性,才更能活出自己来。我希望天天能活出自己。
那么,对现在的天天来说,有什么危险呢?比如昨天,天天正坐在榻榻米上玩,我想趁机放CD给她听,谁知,我离开两秒钟,她就向后摔倒了,磕疼了脑袋,磕出了泪。我赶紧抱她起来,谁承想,她的头又碰到了小吊灯。
危险吧?所以,我们现在对天天,根本不敢让她离开视线,更不敢让她在床边、沙发边、榻榻米边等处玩,惟恐她一个翻身,摔了下来。此外,凡是可能伤及她的东西,也离她远远的,除非牢牢看紧她,否则,绝对不许她玩。
在天天还是“神之子”时,这些都不存在。不会翻身,连倒着爬都不会的她,甚至在她还不会抓东西时,只要让她吃得饱饱的,穿得暖暖的,就什么都不必担心。现在,她成了“人之子”,“神”就悄悄地远离了,把培育的任务交给了“人”。
可是,我不无忧虑地想,“人”能培育好孩子吗?只要让孩子在“人之初”时,充分地吃母乳,“神”就能照顾好每一个孩子,“人”能做到这一点吗?如果母乳彻底断掉,就象征着彻底切断了孩子与“神”的联系,那么,“人”能再造出母乳的真正替代品吗?至少,截至目前,我还没有看到这种“神食”。
事实上,比“人”造不出母乳的真正替代品更让我忧虑的,是“人”可能会制造出伤害甚至是杀害孩子的“毒药”,比如毒品、暴力、色情、利益等。我昨天的教育录在博客上发表后,一天之内就被超过两千人(次)点击,超过了我自开博以来的历史记录。然而,我不但不欣喜,相反,反而更加忧虑。
为什么?我在想,这些点击中,有多少是真心阅读这篇博文的,又有多少只是对这三段暴力视频内容感兴趣的,更有多少是专门来留下色情脚印的?在访问者留下的评论中,分明有一个名为“美女裸图”的博客,评论是“好啊”及随后的18个惊叹号。这18个惊叹号,自然不是指我的博文,而是指“美女祼图”。
2008年1月25日凌晨1时27分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