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教育录:一位中国儿童的成长史127
2007年11月16日:一日奔波,不见天天

(冬天,我也要练。铭宝国际摄影友情拍摄)
今天,尽管阳光很好,可我却一大早就倒了霉。为何?手机掉水盆里了。这一掉,简直就要了我的命。早晨8时起床,为的就是赶在9时30分,到达与朋友约定的金源时代广场,然后一起去看准备免费使用的会场。
这样一来,尽管我迅速用电吹风吹干了手机,在出门时也可以正常开机,可是,坐进出租车不到10分钟,却又自动关机了。此后,每隔半分钟,就会自动关机一次,基本废了。要命的是,除了手机存的,我再也没有朋友的手机号了。
出租车司机挺热心,马上打开了电暖风,教我把电池和其他重要部件,放在暖风口吹。9时20分,我到达目的地,朋友还没有来,电池经过将近1个小时的吹暖风,居然又可以开机了,但与朋友通了一会儿话后,又自动关机了。
11时30分,我们才算谈完会场的事,看看饭时到了,便在一家名为吉野家的快餐店,简单吃了两碗盖饭。吃饭时,又聊了一些关于图书选题和会务的内容,使我颇受启发。事实上,每一次与朋友聊天,总有能够启发我的东西,挺好。
随后,由于对会场极不满意,朋友又开车送我到北京建设大厦酒店,我想再看看这里的会场条件,同时也再压一下价格。有意思的是,我不但在原来的基础上压下了不少价,还成功说服酒店经理为女性农民工捐赠2400元钱购书。
离开酒店,又抓紧时间往报社赶,下午还有两个时事专栏版要签发。为了不耽误工作,我先乘出租车,再转地铁,以便避开可能性的堵车。匆匆忙忙到了报社,打开电脑,我习惯性地先收电子邮件,不看还好,一看吓了我一跳。
由于我的手机关机,信孚教育集团负责联系会务的人找不到我,便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告诉我晚上18时15分,董事长信力建先生将在北京做一夜的短暂停留,希望晚上一起吃饭,既是老朋友见面聊聊天,又正好谈谈会议的事情。
就这样,签发了版面后,我又背起包,匆匆往约定的饭店赶。一路上,疲倦袭来,昏昏欲睡,便微闭眼睛,稍事休息。还好,我到达饭店时,只有老朋友何忠洲一个人在,而由于大堵车,直到过了21时,信力建等诸先生才赶到饭店。
饭桌之上,当然是畅所欲言地聊天。在座的朋友中,除了信力建先生、邓良平先生是企业家,杨恒均先生是作家,其余的皆是媒体中人。不知不觉,已是23时,因为信力建等诸位先生明早5时还要飞往俄罗斯,就止住谈兴,罢宴。
来到街上,站了五六分钟,却不见一辆出租车,冬日的风中,几位身为南方人的先生,冻得哆哆嗦嗦。无奈,遂步行到西单商场附近,以为在这里打车方便。谁知,又冻了十多分钟,信力建先生才算“抢”到了一辆车,于是,大家纷纷跑步前进,急速扑进车中。诸位先生坐在车里,我站在车外,大家匆匆而别。
我来到路对面,试图打车回家,然而,与诸位先生的命运一样,根本拦不到。还是无奈,只好走到公交站牌处,和许多刚刚下班,但也同样打不到车的小白领们,站在寒风中等待公交车的到来。还行,也就是六七分钟后,来了一辆空车,而我不经意地居然排在了队伍的前面,于是,意外地“捞”到了座位。
奔波一天,疲倦异常。所以,尽管手里捧着上午看会场时,在纸老虎文化广场,顺便买的一本爸爸写给女儿的很不错的书,可也只能简单地翻一翻,便再也看不下去了。头晕,胃倒。到了家里,天天娘俩早就睡熟了。可是,一天的工作还没有完,怎么办?冲冷水浴,提提精神,继续工作,又到17日凌晨2时多。
2007年11月19日凌晨3时51分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