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教育录:一位中国儿童的成长史126
2007年11月15日:美丽的雨后彩虹

(彩虹高挂啦。铭宝国际摄影友情拍摄)
根据前几天的约定,天津电视台的三位编导、摄像,专程来到北京,围绕《月子》的故事,做前期采访和拍摄。他们是从新浪亲子频道上,看到了《月子》出版的消息及部分连载,然后找到了我,邀我21日赴天津制作《沟通》节目。
《沟通》是一个谈话节目,每周三晚上21时30分首播,形式与央视的《实话实说》有点儿类似。我分别在网络和电视上看了两期节目,感觉制作得还不错。如果不算从前的电视新闻,这一次,是我第一次正式做电视节目。
这当然是天天的功劳。没有天天的降临人间,也就不会有《月子》的出版,自然也就不可能做这个电视节目。所以,在接受采访时,我谈得最多的,就是天天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变化,而变化的核心,就是快乐和幸福与日俱增。
采访结束后,两位漂亮的女编导,还有帅气的摄像师,和我一起来到家里,他们要拍摄一些生活场景,“还原”天天在月子里的故事。然而,“还原”谈何容易,毕竟,今天的天天已经是126天的“大孩子”了。
在拍摄时,所有的人都希望能够看到天天的灿烂笑容。毕竟,在大家的心里,包括在电视观众的心里,笑容都永远是最美的风景。儿童的笑容,尤其是能打动人心的,因为那实在是不染一丝尘埃的天使之笑,纯真、自然,发自心底。
可是,天天的笑就像美丽的雨后彩虹,不是谁想看,就能随时随地看到的。这不,无论大家如何逗她,她就是不肯笑,偶尔笑一笑,也不出声,并且像闪电一般迅速。这可真考验了帅哥摄像师的水平,要抓拍到“闪电”,实属不易。
天天的不肯笑,并不是由于心情不好,而大概是因为没见过这样的“阵势”,所以,面对摄像镜头时,也就免不了紧张,呵呵。有意思的是,镜头对准她时,无论如何也不肯笑的天天,却又镜头刚刚转开时,咧开嘴笑了。
要“还原”已经过去的生活,自然就需要重新做月子里已经做过的事情,比如洗尿布、换尿布等。在洗尿布时,因为我直接把洗尿布的水,倒进进了面池里,结果,帅哥摄像说:“呀,水这样倒呀?”我笑了:“真正洗脸,不用面池的。”
实际上,无论怎样“还原”,观众一看就会“穿帮”的:月子里的孩子,无论如何没有现在的天天那么大。当然,美丽的编导们也想到了这一点,所以,她们又从我的电脑里调出了一些月子里的照片,以此来和百天之后的天天对比。
还别说,在调照片时,我和编导们一样,非常吃惊于天天的变化:月子里的她,虽然也比较胖,但是,与百天后的她相比,俨然成了一只“大猫”。要知道,百天之后的天天,在纯母乳的营养下,已经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小胖猪”。
每一天,天天都在我的眼前,尽管因此而看到了她的很多细节性成长,但是,成长的整体结果是什么,还真是不知道,也没有意识到。日子如流水一般,流呀流,在我们的眼里,水好像还是原来的水,而其实,水可能早已经流进了大海。
所有的拍摄结束后,因为下午还要到报社做时事专栏,我就和他们一道离开了家。从走出家门,到走到大街上,帅哥摄像还在不停地拍,一会儿跑到我的前面,一会儿跑到我的后面,累得气喘吁吁的。唉,干摄像,也的确不容易!
晚上回到家,下午一直没怎么笑,甚至还哭了几声的天天,却突然表现了雨过天晴,彩虹高挂的一面:进家门不久,不知什么东西刺激了她,她居然大声地笑了起来。尤其有趣的是,她的笑声从“咯咯咯”,变成了“娃哈哈!”
2007年11月18日下午18时整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