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发《中国教育报》的长篇报道之五:独生子女的烦恼

(2007-12-14 01:18:45)
标签:

教育杂谈

育儿/亲子

女性

农民工

信孚

公益

出版

育儿

教育

家庭

月子

 【学生观点】篇

独生子女的烦恼

康怡(北京师范大学)

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3085ce01007yrm.html

 

  《中国教育报》2007年12月13日第6版


  在孩子走进学校大门以前,他们的人格特征、行为方式、认知风格,基本上已经开始形成或者具备了雏形。正如惠特曼所说,儿童最初看到的东西,那个东西就成为他的一部分,他就会变成那个东西。
   希望父母更加自觉地关注与直接地介入孩子的成长,不是把孩子的教育仅仅看成是学校的事情;希望父母与孩子一起共读共写,避免让父母与孩子成为“生活在同一个房间的陌生人”。

         ——新教育倡导人朱永新:《月子·序》


独生子女的烦恼

 

  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80后”。“80后”这个词现在很红,相比“70后”、“90后”,为什么偏偏“80后”独树一帜呢?我想源于“80后”的一些特点:我们开始了中国独生子女的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代的孩子都要“叛逆”。很多人对“80后”的评价并不高,自私、自以为是、叛逆等成了“80后”的代名词。的确,“80后”的身上普遍存在着一些缺点,可是这仅仅是我们的错吗?“80后”作为中国第一批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

转发《中国教育报》的长篇报道之五:独生子女的烦恼





李义堂插图




  独生子女的产生让一个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一个家里有很多个孩子,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父母的注意力是分散的,大多数是指导加放任的教育方式。甚至,很多不富裕的家庭只要孩子没病没灾、健康善良就好。而独生子女的家庭,一家就这么一个宝贝,家庭的重心完全转移到了这一个孩子的身上。过多的压力和过度的期待压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快要找不到自己了,产生了逆反心理。父母又不舍得骂孩子,对于孩子的物质要求无条件的答应,却让孩子的自私、自以为是、叛逆心理愈演愈烈。独生子女的父母很累,可是孩子更累。孩子需要减负,不仅要在学校减负,更应该在家庭减负,给孩子的心理减负。
  其实,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期待标准应该“返璞归真”。有这样一个现象值得我们关注:与当今家长的期望不同,不少名人、伟人对子女的期望是很“低”的。鲁迅坚决反对孩子做“空头文学家”;老舍对孩子的期望则是粗通文墨,自食其力,不欺负别人也不被别人欺负。他们的这些观点源于一种通达的人生态度,如果强迫孩子,即使孩子得到了在外人看来羡慕的、比较高的社会地位,却不是孩子想要的人生,那么他一生都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当然,旧时代的大多数家庭是因为孩子多、条件差、管不过来,不得不给孩子一个相对宽松和自由的发展空间。我提出“返璞归真”,并不是要我们回到物质资源匮乏的旧时代,而是因为那个时代的教育方式客观上给了孩子决定自己未来的权利。那么在当今这个时代,父母可以在给予他们更充足的物质条件的基础上,减轻他们心理的负担,不再背负那么多强加于他们身上的、对于未来的沉重压力,而是能够知道,该如何做一个健康的人、善良的人、有责任心的人、有爱心的人才是最重要的。不要等孩子不堪重压而住进医院,才知道健康的重要;不要等孩子误入歧途进入监狱甚至失去生命,才知道原来孩子只要活着,只要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就已经足够了。
  在这里,家长们可能要反驳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难道错了吗?是的,没错。可是有时候往往出发点是好的,结果却事与愿违。问题的关键不仅是如何想,更重要的是如何做。父母不应替孩子作出决定,而是帮助他们自己作出选择。
  现在家长都困惑于是不是该让孩子上特长班?钢琴、美术、作文、英语该上哪个?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让孩子有一门特长的确有利于孩子将来的发展,甚至可以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关键是应该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我对王志主持的“面对面”节目中采访于丹时的一段话印象深刻,王志问:“你出口成章,从小就能背那么多的诗,我很想知道你当时那么小,是怎么会背那么多诗的?”于丹说:“其实我从来没刻意背过,我会背就是因为我喜欢。你说一个小孩子唱流行歌曲他会去背歌词吗?他会唱那么长的歌词不是因为他背了,而是因为他喜欢。”所以,家长需要做的是带着孩子去尝试,然后引导他们发现什么是自己最喜欢的,并且教育他们坚持不懈的可贵。让孩子在喜爱的领域和积极的动力中学习,家长不再会事与愿违,反而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80后”的独生子女,我周围的一些朋友已经结婚生子,或许几年后,我也会为人母。我想我会在孩子出生前请自己的亲人朋友当评委,给自己考一个“母亲资格证”。考核自己是不是有资格做一个母亲,能不能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幸福的生活、值得骄傲和无悔的人生,能不能让孩子不再重复“80后”一代的遗憾,找到一个自己决定的、只属于自己的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