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曹保印在信孚公益论坛上的讲演:记录每一次感动  珍藏每一缕幸福

(2007-12-04 01:12:38)
标签:

时事评论

育儿/亲子

教育杂谈

生活记录

感悟随笔

亲情友情

校园

生活

健康

家庭

 

记录每一次感动  珍藏每一缕幸福

——在“今天该怎样做好父母暨《月子》出版信孚公益论坛”上的讲演

 

曹保印

 

曹保印在信孚公益论坛上的讲演:记录每一次感动 <wbr> <wbr>珍藏每一缕幸福

 

我最亲爱的朋友们:

    下午好!非常感谢你们光临信孚公益论坛,并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女性育龄农民工——这个弱者中的弱者群体,奉献出自己的爱心。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每捐出一本书,就意味着在你们的身边,有一位年轻的农民工母亲,获得帮助;有一个幼小的农民工孩子,拥有平安;有一户农民工家庭,有望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中,有一个美好的、新生活的起点。

    而今天,参加公益论坛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学界名流、中产人士,还是媒体记者、普通家庭,都通过手中的书,向年轻的农民工母亲们,传递着爱的暖流。

    所以,尽管古都北京,正处于草木萧瑟的冬季,风寒欲雪,但是,我们依然都感受到了,那来自春天的气息。这是一种高贵的气息,也是一种仁爱的气息,它美丽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由此而更加明白: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又所以,在这里,我要向全力支持本届公益论坛的、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信力建先生,致以特别的感谢!向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出版《月子:一位父亲的札记》这本书,并且捐赠大批图书的东方出版社,表示真诚的感谢!

    2007年7月13日,我的女儿天天,展开天使的翅膀,飞临人间,飞到我的屋檐下。从此以后,这个小小的屋檐下,便充满了更多的欢乐。这是一种呵护新生命的快乐,也是一种享受新生活的快乐,更是一种创造新世界的快乐。

    我沉醉于这种人世间至纯至真的快乐。对我来说,天天无声的微笑,是大地上最美丽的花朵;天天出声的大笑,是天底下最动听的音乐。我相信,每一位父母,都曾经有过这样的幸福体验,而沉醉又是大家共同的感受。

    由是,在北京大学教授、著名伦理学家何怀宏的建议下,在极其紧张的工作之余,我开始记录源于天天的每一次感动,而目的,则是珍藏每一缕幸福时光。无论如何,我都没有想到,每一天我都会感动,每一天都是幸福时光。

    然而,我深知,孩子的成长,与我们的社会,有着血肉联系。身为父母,我们不能仅仅关心她的生理性成长,而忽略她的社会性成长。毕竟,照顾孩子的生理性成长,是连低级动物都会做的事,而我们是人,是21世纪的文明人。

    那么,在孩子的社会性成长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又什么是最真的、最善的、最美的?我以为,是爱——愿意享受爱,更愿意奉献爱,特别是对身处底层的弱者,有一颗仁爱之心,有一个慈爱之魂。至少,不歧视、不凌辱、不伤害。

    因此,我就需要告诉孩子,在她人之初的路上,是谁抱起了她,是谁温暖了她,是谁哺育了她,是谁保护了她……也许,很多的朋友会说,是孩子的妈妈。不错,妈妈的确抱着她,温暖着她,哺育着她,保护着她……

    可是——我必须说“可是”,在我的女儿天天,降临人间最初的日子里,是身处社会底层的护工,抱起了她,温暖了她,哺育了她,保护了她……

    在深深的夜里,刚做完手术的妻子无力起床,我又被不准许陪护,是那位曹姓护工,抱着哭泣的天天,在医院长长的、幽暗的走廊里,一趟趟地走,一趟趟地走,脚步是那样轻轻,动作是那样温柔……恍然天天的亲生妈妈!

    遗憾的是,前天,当我抱着孩子,拿着《月子》,到医院找这位曹姓护工,想特别邀请她参加信孚公益论坛时,却意外得知,她已经离开天天出生的那家医院,至于她又像一枚风中的叶子一样漂泊到哪里,无人知道。

    于是,她的身影,也许就只能永久地,留在《月子》这本书里,成为天天的生命历程中,一个映照着底层民众人性之美的回忆。这个回忆,无论对我来说,还是对天天来说,每一次品味,每一次都会为之而深深感动。

    不过,谁又能够知道,正是这位普普通通的护工,曾在我的面前,不经意间说出了一句朴实无华,却异常震撼人心的话。

    当时,身在三甲医院病房里的产妇们,正在不停地抱怨病房的条件如何不好,她听了之后,一边收拾地上的卫生,一边十分平静地说:“就你们现在的生孩子条件,和我们生孩子的条件相比,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

    亲爱的朋友们,她这样的比喻,是完全真实的,不但没有丝毫的夸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还大大缩短了两者之间的实际差距。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地狱也仅仅只有18层,在此之上,就是我们脚下的大地。假如天堂也有18层,那么,最高层的天堂与最底层的地狱之间,也才仅仅相差34层。可是,她的孩子降生人间的花费,与天天降生人间的花费相比,两者相差63倍!她生头胎孩子时,给了接生婆100元;从妻子住院,到母女俩出院,我们则在医院花销6300元,而我们也只是普通的城市家庭。

    这个故事,也被我记录在《月子》里,小标题就叫“63倍的差距”。

    也许,不少朋友会说,这只是特例,这样的计算方法,也很不科学。我承认,这样的计算不够科学,但是,它却足够人性。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中,我个人觉得,我们所缺少的,并不是所谓科学的手段,而恰恰是人性的苏醒!

    请看这样一组数据吧!广东省流动人口的孕产妇死亡率高达40/10万,危重孕产妇中流动人口占了80%以上;而北京市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要高于北京居民3至5倍。卫生部2004年的一个报告披露,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明显高于常住人口,有9个省份流动人口产妇死亡率,竟高至132—331/10万。

    就在这些天里,“丈夫拒签字致死孕妻”的悲剧,震惊全国。悲剧发生后,人们纷纷对农民工肖志军拒绝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同时,医院僵硬执行医疗急救制度,导致肖志军妻子连同腹中的胎儿不幸死亡的荒唐做法,提出激烈批评。

    然而,亲爱的朋友们,排除其他人为和制度性因素,假如肖志军和妻子,有最基本的生育常识,那么,悲剧也许就会离他们远一点。这也正是我希望借助本届信孚公益论坛,倡导与会的朋友们,每人至少捐赠一本育儿类图书的初衷。

    因为我想,一本这样的图书,也许可以帮助一个同样处在危险中的、贫困的农民工母亲,走出危险——至少,离危险远一点,远一点,再远一点。

    而今天,让我非常感动的是,本届信孚公益论坛,不但邀请到了数位顶级专家与会讲演,更募集到了数千本图书,以及用于购置图书的万余元善款!虽然,相对大型慈善活动来说,这很不显眼,但是,能尽一份心,就尽一份心!

    自然,我也要把这一份感动,记录到我的“天天教育录:一位中国儿童的成长史”中去,因为它同样是值得珍藏的幸福。等天天长大之后,当她看到了这样的感动故事,我相信,她也一定会备受感动,从而去努力传递更多的感动。

    现在,朋友们应该已经明白了,为什么在《月子》这本书里,我大量记录了女儿天天的社会性成长,以及围绕着她发生的社会性故事。因为,请允许我最后重复说:孩子不仅仅需要生理性成长,更需要社会性成长,她终究是社会人!

    谢谢大家!

                                2007年12月1日,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