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亲子教育杂谈生活记录感悟随笔亲情友情校园生活健康家庭 |

赠书
我很感兴趣,也迫切地想读这本书,因为我也有女儿,我同样经历过女儿的月子,于是我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给曹保印老师发了一条评论:“送我一本,不胜感激!”下面是我的地址和邮编。没想到就这一条评论,曹老师很快就回复了我,在给我的纸条上他这样写道:拙作明天寄给你,请多批评。就冲你这个“天天快乐”的名字,也要赠您一本。请注意查收。曹保印。看到他的纸条,我心里热乎乎的,我觉得现在的人能像曹老师这样不为名利不为金钱所驱,为自己不认识的人送书是很少有的,这种精神也是难能可贵的。
这件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渐渐的淡忘了。可就在昨天(11月30日),一句“罗老师,你的邮件”把我从失望和梦想中拉回了现实。我在懵懵中,努力地从记忆中搜索后,带着惊喜和猜测打开了邮件,里面果真是一本《月子:一位父亲的札记》,还有两份曹老师编辑的《新京报》。
我高兴的手舞足蹈,办公室里也沸腾了,同事们传阅着这本书和那两份《新京报》,夸赞着曹老师的真诚、为人的可贵、为人父的那份责任。我也觉得曹老师很讲信用,我有感于曹老师的真诚,有感于曹老师的爱心和他带孩子的耐心,这些无论如何都是我做不到的。
罗爱武老师批评:
2007.11.9.于北京
在我女儿的月子里,所有的事都是母亲一人包揽,包括换尿布、洗尿布、、换衣服、喂奶等等,她从不让我插手,而且还说,大男人不应该干这些事,得了母亲的这句话,我更是无所事事,偶尔逗孩子玩一下,其余的事一概不管,因而在女儿的月子里,我很少为女儿和妻子做点什么。女儿渐大了,由于我和妻子工作忙,就把女儿留给了父母照管。就这样,女儿从出月到两岁多,都是父母帮我照管的,因而我就没有曹保印老师的经理和体验,相比之下我有愧于女儿。
在我的感觉中,曹保印老师是最称职的父亲,因为,他不但给天天尽了父亲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而且他还给了天天最好的礼物。当天天长大成人后,看到父亲为她写的书,看到父亲为他的付出,我想天天肯定会为之感动终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