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保印按:
本文是“天天教育录”的第120篇,将收入明年结集出版的《过周:一位父亲的札记》(3)一书中。文章著作权归作者曹保印所有,未经曹保印书面同意,谢绝转载、转发、出版等,否则,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欢迎提供建议,欢迎真诚交流。。
天天教育录:一位中国儿童的成长史121
(《过周:一位父亲的札记》3)
2007年11月10日:有新鲜度,才有高度
现在,天天越来越热爱户外。这是好事,最好的事。户外,阳光新鲜,空气新鲜,声音新鲜,色彩新鲜,物体新鲜,人新鲜,事新鲜……所有这一切,组成了一个新鲜的世界。新鲜的,就是美的、好的,就是有诱惑力的、有生命力的。
一大早,太太就推着天天,到小区附近吃早餐,顺便开始晒太阳。尽管,这个时候太阳才升起不久,阳光还不够温暖。太太说,虽然天天并没有笑得“咯咯咯”响,但是,表情颇为兴奋,眼睛像信息收集器一般,到处“扫瞄”。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与室内相比,户外的一切是新鲜的。对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的儿童来说,新鲜度越浓,越有利于成长。这种成长,绝不仅仅限于生理,还包括心理、视界、智商、情商等各方面,是多角度、全方位、整体性的。
新鲜才能茁壮。这也就是所有的育婴专家,都把户外活动置于儿童教育最关键位置的根本原因。温室里的花朵柔弱,野地里的花朵坚韧。儿童本身就是花朵,所以,适合大自然花朵的规律,当然也适合身为大自然之幼子的儿童这朵花。
正因如此,在邻居家吃完午饭后,太太又推着天天,到对面小区里晒太阳,同时也和其他小朋友“玩儿”。不过,也许是今天的阳光特别温暖,又几乎没有风,虽然已经在邻居家睡了一大觉,可天天还是又在阳光下睡着了。
玩在户外,睡在户外。这是多么好。毕竟,即使睡着了,户外的各种新鲜信息,也还是会源源不断地被儿童接收。儿童的眼睛虽然闭上了,但皮肤全天候开放,耳朵也全天候开放,因而既可感也可听,对信息能选择、能加工、能吸收。
新鲜才能快乐。在写作这篇教育录之前,太太告诉我说,要想让天天高兴,就得不停地变着花样给她玩儿,花样越新,她越兴奋。反之,如果翻来覆去只是“老三样”,她很快就会烦躁,甚至会因为觉得无聊,而以响亮的哭声抗议。
这就对了!儿童接受新知识的速度,绝对超出成年人,这种超越需以“倍”量之,所以,成年人往往跟不上儿童在学习之路上前进的步伐。打个比喻,儿童是在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飞跑,成年人则是以散步的步伐走,甚至是拄着拐杖挪。
如此一来,当成年人还觉得风景挺新鲜时,儿童其实早就跑到更前面,看新风景去了。这时,如果你强迫儿童回来,和你一起看风景,旧风景自然引不起儿童的兴趣,快乐也自然无从谈起。有新可喜,没必要再爱旧,这就是儿童的特点。
新鲜才能敏锐。天天睡觉,总体来说比较“轻”,有时一个小小的动静,就可能会把她吵醒。这说明她比较敏锐,或者说,比较敏感。当她还在月子里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就已经十分迅速,现在,表现得更加明显。
所有的刺激,之所以能够成为刺激,就是因为它新鲜,而且是超强度的新鲜。当这种刺激以适度的频率和强度,经常不断地、自然性地施加于儿童,就会使儿童的思维变得敏捷。而思维敏捷本身,对儿童来说,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始终为儿童创造新鲜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心灵环境,就是父母必须要做,而且应该首要做的事。因此,不管育婴理念多么先进,育婴手段多么高超,假如不能使儿童对事物始终保有新鲜度,那么,都将等于零。
可以说,生活有多浓的新鲜度,生命就有多高的高度。这个道理,不仅适应于儿童,也同样适应于成年人。因此,父母观察孩子的过程,其实也就是省思自己的过程,当两者合而为一,父母也就能够与孩子一起,共同成长进步。
2007年11月11日凌晨2时55分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