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宝成:重建教育,从“糖甜盐咸”开始——评曹保印《千万别教坏孩子》

(2006-09-19 23:33:43)

重建教育,从“糖甜盐咸”开始

——评曹保印《千万别教坏孩子》

 

陈宝成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没错,读完曹保印《千万别教坏孩子》一书,我最基本的一个判断就是:中国教育的失败,源于常识教育的严重缺位;而要重建中国教育,就必须从恢复常识教育开始。

什么是常识?在数学上,常识就是112;在生活中,常识就意味着糖是甜的,盐是咸的。但我们会发现,在中国的教育中,很多时候,却会出现“糖咸盐甜”这样违背常识的谬误。

为什么会是这样?一言以蔽之,就是“店大欺客”。中国的教育,自1949年以来,就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您愿意来也得来,不愿意来就自个儿走你的夜路去吧,反正“过了这村,就没这店”,我就不信你不来!正是这种缺乏竞争的教育大一统,垄断了几乎所有的教育资源,从而也就掌握了教育的话语权,“让你往东,你就不能往西;叫你打狗,你就不能捉鸡”;长此以往,诸多教育之外更有强力的因素逐渐渗透甚至主宰了教育,使得其独立性荡然无存,也就使得常识教育“惶惶然如丧家之犬”。所以,“糖咸盐甜”成为中国教育的主(浊)流也就不足为怪了。

翻开曹保印的《千万别教坏孩子》,这样的恶例比比皆是:自杀、虐待、歧视、冷酷、无知、狂妄、愚昧、权欲、造假、欺骗、虚伪、谎言、纵欲、迷信、流氓、暴力、滥权、贫穷、空虚、迷惘……此类灰色调甚至黑色调的完全可以继续开列下去的语词,本来就令人触目惊心了;可一旦与我们的教育、与青少年群体“亲密接触”起来,而且频频见诸媒体,就不能不令有识之士震惊和反思了:孩子是民族的未来,可看看今天的教育,我们没有对生命的尊重,没有对同类的宽容,没有对自我的负责,没有对权利的珍惜,没有对规则的守护,没有对法治的信仰,没有对自由的向往,没有对人性的呼唤,没有对尊严的渴望,没有对常识的还原……谁还能对未来有信心?我们能把对未来的信心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吗?“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这不是痴人说梦、自欺欺人的呓语,还能是什么呢?

曹保印书中所反映的教育问题,无一不令人触目惊心;但我们也切不可因此而丧失信心;相反,只有正视现实教育领域的问题,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所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现在的的确确、确确实实、实实在在是到了恢复常识教育的时候了!

“真正的希望在民间”,常识教育的希望也是如此。当前,中国的民办教育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虽然其中良莠不齐,但毕竟在打破教育大一统格局方面,稍稍开裂了些许缝隙,也为常识教育的重建留下了契机。从历史的经验来看,恢复常识教育,民办教育是一个不错的平台。我们远有孔夫子,近有陶行知、有晏阳初、有梁漱溟,现在有孙大午,还有为数众多的如曹保印这样关心、关注、关切中国教育的人们,所以我想,只要关心教育的有识之士能够投身于中国的民办教育,千万人的智慧总会胜于一个人的脑袋,中国的常识教育重建,就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圣经》中说,“那门是窄的,那路是长的”。中国常识教育的恢复、重建乃至发扬光大,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也是一个快乐而充实的过程,因为,教育不过就是“糖甜盐咸”,不过就是常识的复原而已。那扇曾经紧闭的门,现在已经被推开了,那就让我们沿着这门后的路,一道同行吧!

 

2006-8-13于北京天桥

                                       (作者系《新京报》评论部记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