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岁月如歌 |
终于,新浪Blog也开始不正常了,前两天还庆幸自己从MSN Space 转移是多么高瞻远瞩,现在有点傻眼了。和元旦前因地震断网一样,这样的经历告诉我,现在人们对网络是多么的依赖,因为我自己就是如此。
1998年暑假在家,通过哥哥那台超过1万元的联想台式机拨号,我首度触网,从此进入了互联网世界。在我家对面尚勤路的一个网吧里,一个小男生教会了我发email。那时网上有个叫“茶秀”的聊天室,好像是属于古都热线的,而我的第一个网络昵称叫做“恬乐”。我在网上的主要活动是聊天,因为我在谈话中发现了自己更多的特质,因此特别喜欢聊天时的自己。那时每天聊到1、2点钟,我的脖子在久坐后会酸痛就是从那时候起开始的,我妈很专业地说那叫“劳损”。收假回到学校后,猜想自己一定花了几百块电话费,为此还担心了一阵,还好父母一直也有提过。
那时候学校里电脑很少,更别说上网了。一个寝室有一台电脑的话,大家就用来敲敲文章,看看盗版碟什么的。快毕业的时候,终于在学校门口的八一路上租回一台,还是用自行车驮回来的。不过上网还是得去图书馆,押上图书证,上那个慢吞吞的校园网,还只能上1个小时。所以比较喜欢骑着自行车,一路下坡飞驰到学校门口,那里有好几家网吧可以选择,开始5块钱1小时,后来有了ISDN,就降价到2块。在那个好像叫“自由时空”的网吧里,网管帮我申请了一个叫做QQ的号码,不过没记住,也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很多年以后我才有了自己的QQ号。在网吧里,我会带上耳机,用wnamp听mp3歌曲,那时候好像流行李纹的歌。
工作了,首先有了内部网,通过notes平台发个mail很方便,和外界主要还是通过email来往。后来工作需要上网搜集资料了,家里也装了adsl,逐渐上网多起来,发展到无论上下班,一般都在网上的局面。再后来,有了MSN,随着联系人慢慢增多,居然逐渐变成了一个最重要的联络工具,甚至比email还重要。每天打开电脑,先登录MSN和QQ,然后打开outlook或foxmail收邮件,估计就和洗脸吃饭一样成为很多人根深蒂固的习惯。看着那些代表联系人的小人图标或者头像在线,就放佛我们大家就在一起一样,即使一句话也不说,我们还是在一起的。通过这些即时聊天工具,我感觉到自己和他人是相联系的,是属于一个由我的朋友同事组成的世界的,于是在这里,有一种特别的归属感。这大概就是我依赖它们的原因。
所以了,当地球的自然运动破坏到人造的网络,而使我们和那个网络上自己所属于的世界隔绝的时候,只有2个字可以形容,郁闷。现在,我又依赖上Blog了,它出了问题,我又会很郁闷,因为它也是一个连接我的工具,而与聊天软件不同的是,它不只是连接起我和朋友,连接起我和陌生人,也连接起我和我自己。
所以,我殷切希望新浪Blog能够稳定、持续、健康地发展,能够有充足的资金进行硬件扩容,能够招聘到顶尖的技术人员进行维护,让我能够每天顺利地登陆,就如同我对MSN和QQ寄予的厚望一样。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连接到我所爱的一切,我所爱的,这个神秘又美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