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小记
(2011-04-18 17:04:33)
标签:
甘肃病房腹腔镜宫腔镜宫外孕杂谈 |
分类: 随笔 |
从医院回到家已经三天,很奇怪,还在惦记着病房里的生活。看看表,这会儿是早上十点半,病房里已经是吃中饭的时间了。病房里的早饭是早上六点半,晚饭则是下午四点半——全部比社会上通常的生物钟早了两三个小时。住院一周,足以把你的生活钟给拨过来,早上六点钟护士已经催醒你要你量体温表,晚上九点要熄灯睡觉——医院病人的生活节奏,全部要回到农业社会。
早上洗漱完毕,吃过早饭,8点钟静等主治医生查房。你的病情如何判断,手术是否顺利,何日能出院,全在这时得到解答和判决。所以,大夫查房时,一定要积极主动发言提问,你见到你的主刀大夫,往往也就只有这个机会,怕忘了问题写个提问大纲也无妨。
8点半以后,查房完毕,医嘱也下来了,一般地,病人们个个乖乖回到病床上,开始打点滴。刚做完手术的,一天要挂七袋子液,渐渐减到五袋,三袋,一旦说今天不输液了,你出院的日子也就是明后天了。所以病友们会互相比较,今天你打了几袋?还是七袋?你出院还早呢!七袋液,从早上8点半往往要输到下午一两点,中间半睡半醒,留心着是不是一袋子快完了该换液了,如果到了时候,就按呼叫铃给护士站,一时间,各个病房里呼叫铃声此起彼伏,夹杂着护工大姐不断的喊声:“老师!三床没液了!老师,二十二床没液了!”
说到护工大姐,这个病房约近三十张病床,只配备两名护工,不允许病人自带护工。她们的工作很辛苦,24小时连轴转,每天晚间有一人轮流去休息,也就是白天是两个护工,晚间只一个。这么多病人居然也忙活过来了,打饭,洗脚,换被套,每天忙个不停,但永远不急不烦,耐心周到。是甘肃人,怎么长得和我上次在医院里看到的护工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第一天来病房时,看到走廊里一群群的,都是捂着肚子拖着脚步慢慢散步的病号。这条走廊长也就五十米吧,后来几天,我自己也不知在这条道上摇摇摆摆走过了多少圈。一边走,一边与其他病友打招呼聊天。
来到这里,每人都互相问,你是做什么手术,怎么得的病?记得第一天,一个病友被问到,你是做什么手术?她含含糊糊地说,腹腔镜,人家立刻说,我们都是做腹腔镜啊!后来发现,到了这里,每人的病情都是透明的,都被问个底儿掉,不过大家也都愿意互相交流,讨论得热火朝天——到了医院,说谁对未来的手术心里不紧张,那是瞎话,所以这也是舒解内心压力的一种方式吧。已经做完手术的,告诉没做过的人,会是什么滋味应该怎样应付,我做完了手术也全是这一付“过来人”的模样,一一指导着后来人。无论你入院前是穷是富,从事什么职业,病才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一样找上你。所以,不管是谁,在讨论病情时,都一般地认真。大家互相不问姓名,只知对方是XX床。
我的一个病友,27床,长得细细高高,天生一付乐观爱笑的性格,可她得的病最为荒谬,她是在四年前做剖腹产时,被医生用外用的黑丝线缝的子宫,这四年你可以想象,肚子里怎能好受?她一次次求医,在各个医院做B超,有的医院报告说,子宫上有一条“钙化带”。最后,手术是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做,宫腔镜从里面拔线头,腹腔镜从外面拔线头,大夫说,反正最后是把子宫上所有能看见的线头都拔掉了。那天晚上散步时我和她一起去找大夫,她问,我肚子里拔出的线头呢?大夫说,我扔了!你要那个干什么?你要想要的话,找点破线,沤上三天,就是那玩艺!病友说,我要找那医院打官司啊!
还有一天晚上,突然见护工忙活起来,说接了一个急诊病人,要加床。大家都在猜,什么样的急诊,至于紧急入院,一定是宫外孕。后来病人果然送来了,一看那阵势很吓人,因为还带着输血袋子。护工后来告诉我们,她见过不少病人了,但没见过失血这么严重的,手术都做完了也输上血了,可她的四肢还一直在抽动!
第二天,大家都知道了,她不但是宫外孕差点送了命,而且只有十七岁。看着她的双亲愁容满面守在床边的样子,可以想见他们的心情……后来的几天里,只有这女孩,一直不与别的病友交流。
一般来说,病人在这里住到一周时间就会出院。医院病房是铁打的营盘,病人都是流水,换了一拨又一拨,而医生护士们都是坚守阵地。每天早上六点,听得门铃一个劲响,知道是她们来上班了,下午四五点,都下了班,静悄悄只剩下值班的。一天一天就这么过。我知道,我现在在家里上网聊天,看书吃水果,但病房里的节奏一定还是如常,每天一日三餐,每天输液不停,每天走廊里回荡着“X床没液了!”的呼喊,还有,就是走廊里一群群穿着病号服的患者,捂着肚子拖着脚步,慢慢地在病房之间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