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侃《广西文场—山水间流淌的清音》选章之十四

(2022-11-02 22:13:29)
标签:

文化

教育

李侃《广西文场——山水间流淌的清音》选章之十四:

振兴文场在路上

广西文场是我国曲艺宝库中的珍品,她具有极为珍贵的价值,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广西文场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誉来之不易,这是广西几代文场艺人、曲艺工作者努力奋斗的结果。我们一定要加倍珍惜、爱护,进一步振兴文场,使之发扬光大,为新时代服务,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

当前,广西文场迎来了发展的良好机遇,亦有巨大的挑战。作为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文场的传承方式,历史上多为口耳相传,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代表性传承人和老艺人相继谢世,得其真传的第二代传承人本来人数就不多,如今年岁都在八十岁上下,身体状况、记忆和演唱能力均不如前。当今社会,多种媒体中的艺术形态迅猛发展,对广西文场的生存与发展形成挤压和冲击,生存空间狭小,观众听众流失,文场的传承谱系已后继乏人。另外,我们现有的一些文字和录音资料大多来自上世纪80年代,由于当时设备落后,科技手段欠佳,录存的质量不理想,加上年代已久,传统曲目的录音带已发霉,放不出声音,录像资料几乎空白。文场现状堪忧!抢救、保护、振兴文场,是现实和时代的需要,刻不容缓。

在抢救方面,有关方面将传承人现有的音频、视频资料用先进的科技手段留存下来,老一辈艺人的声音资料则以年轻人配像的方式加以保存,已有初步成

现在更为迫切的是对文场进行活态保护,既继承传统,又根据社会发展创作出适应新时代的精品力作,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这方面,政府和有关部门做了很多工作。近几年,桂林连续举办了三次文场展演和文场传承发展论坛,共有参与者近900人之众,演出新老节目五、六十个,更有七、八十篇论文宣读发表,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树立了范例,文场的继承、发展、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基层,政府大力鼓劢群众文场活动,文场进校园、下基层,紧抓不懈,各县乡城区普遍建有曲艺社团,开展文场活动成为常态。以荔浦市为例,每个乡镇都有曲艺(文场)队,每支队伍人数15人以上,伴奏乐器不少于10件,并有固定排练演出场地。有曲艺社团的乡镇月月有活动,特别是在农闲、年节假日、重大庆典都有曲艺演唱活动。每年元宵的文艺会演巡游,要求每一乡必有一个文场节目参演。政府还制定了财政扶植计划,全年投入10万元给各村曲艺队添置乐器、购买服装,开展培训活动。对各村(社区)传习基地,每年发放经费,保证了经常性的活动开支,并且逐年增加经费。与此同时,社会各界、企业、热心人士对本地曲艺(文场)的捐赠也很踊跃,每年捐款数都超过10万元。在市文化部门组织下,各乡镇交流演出常年举行,会演展演不断,每年至少有50多场。在荔浦,曲艺(文场 )进校园的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建立了多个校级文场传习基地,把曲艺文化纳入日常教学之中。市里每年至少一次培训中小学音乐教师和少年宫负责人,群众艺术馆辅导教师,每人每月至少到基层辅导一次。现在荔浦有登记注册的曲艺(文场 )演出队伍近30支,演唱、演奏人员六、七百人,每年参加广西文场培训人员达二三千人。群众基础丰厚了,有质量的作品也随之产生,近年荔浦创演了不少优秀的文场作品,如《文··汇》《壮家五更郎》《帆到漓江天地红》等获得桂林市、广西自治区和全国各级赛事的奖励,“中国曲艺之乡”的荣誉发扬光大

广西文场传承人多年来踏踏实实做好传承工作,2007年,桂林市文化局举行了文场拜师收徒仪式,何红玉、陈秀芬、李伟群三位老师收徒十多人。这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是振兴文场实质性的举措,位老师定期给徒弟上课教唱,让学员们细细领会老辈传承下来的文场精髓、韵味。人中有的在广西艺术学院兼客座教授;有的在艺术学校常年开课,主讲文场,一板一眼传授经典曲目;有的著书立说,出版文场专著近十种。她们不顾年事已高,受聘到基层开班培训文场接班人,不讲条件,不计报酬,只为将文场种子撒向山乡村寨,培育出艳丽的文场花朵。

曲随时代,艺为人民。曲艺被誉为“文艺战线的轻骑兵”,它能够迅速反映我们伟大时代的历史进程,歌颂时代英雄,鼓舞人民建设强大祖国。广西教育学院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创编了文场《文秀,你回来啊》,得到社会好评。曲目通过广西文场这一曲艺形式歌颂、缅怀“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黄文秀同志。黄文秀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坚守初心,对党忠诚,心系群众、担当实干,品德高尚、克已奉公,知重负重,坚韧不拔,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和忠实践行者,是新时代共产党员不忘初心、守望使命、永远奋斗的典范。作品运用大学生演唱版、小学生演唱版及独唱版多种文场形式颂扬“黄文 秀精神”,鼓励青少年树立“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的理想信念。

更为使人欣喜的是,如今广西多所高校文学艺术学科的师生投入文场的学研活动,给文场增添了新生的力量。其中有教授、博士、研究生,他们以此为课题,写出了多篇高质量的论文。音乐表演系的师生,多次聘请传承人、曲艺专家到学校授课,他们有的学会了传统唱腔,写出了曲艺作品,并在学校演出。师范院校的学生毕业以后,还到他任职的学校传播文场,非遗的影响力正在延伸、扩展。

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家相关政策措施、项目保护资金,相关保护机构应运而生,传承人和曲艺工作者始终不懈的努力,广西文场不但保存了下来,在振兴路上实实在在前进着,广西文场这颗中华曲艺宝库中的明珠将更加璀璨夺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